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官山汉墓医简于2013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镇发掘出土,共920余支简(含残简),简书所载几乎全部为医学内容。根据这批医简的内容可分为下列10种:《敝昔医论》《诊治论》《六十病方》《诸病一》《诸病二》《十二脉(附相脉之过)《别脉》《刺数》《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医马书》,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诊断,方剂,经脉,针灸以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医马书》则记录了养马、驯马及医马内容,为研究汉以前中医学术发展及诊疗体系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文献资料。经考证老官山汉墓医简为扁鹊医学的著作,成书于战国时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臣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受读解验之”,从淳于意接受的医书名称可以看出汉以前有很多医书在流传,包括了脉诊、五色诊的相关内容,但其原来具体的面貌现在已不可见。诊断方法和理论的内容是老官山汉墓医简重要的组成部分,出土的9种医书(除《医马书》外)均包含有关诊断理论和方法的内容,并有综合运用多种诊法所得症状的描述,故老官山汉墓医简的出土或许能帮助我们了解汉以前中医诊断理论体系的大致面貌。 本文以老官山汉墓医简中的9种医书(《医马书》是关于相马、医马的专书,故本文不作讨论)中有关中医诊断理论及方法的条文内容为基础,运用文献学等方法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分析老官山汉墓医简中有关的中医诊断内容与其他出土文献及现存传世文献(本文主要是指宋以前的传世医学文献)中所载相似内容的关系,发现有丰富的中医四诊内容,其中色诊、脉诊所占篇幅较大,并有多种诊法的综合运用,已有了疾病判断、疾病鉴别、预后判断、病性及病位判断的内容。 研究老官山汉墓医简中关于中医诊断理论及方法的内容,具有以下作用: 1.医简中所载的四诊方法与相关诊断理论被后世医学文献以各种形式所继承,汉以前的扁鹊医学得以流传下来; 2.老官山汉墓医简有关中医诊断理论和方法的内容为后世诊断理论和方法发展的源头,为探讨中医诊断理论体系的演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3.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医诊断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4.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批医简的内容提供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