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硅分子筛(TS-1)在诸多反应中均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如酚的羟基化,酮的肟化以及烯烃的环氧化等。TS-1分子筛、双氧水系统在温和条件下即表现出了极高的催化性能,这一特性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TS-1分子筛晶体内部的孔道尺寸较小,内扩散传质阻力成为影响反应速率和催化剂寿命的重要因素。本论文使用炭黑作为硬模板,在传统合成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后处理方法,在分子筛颗粒内部构造出介孔和大孔孔道。本文采用了多种表征手段,对所得多级孔道结构的TS-1进行了分析。同时,评价且比较了其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的性能。主要研究工作包括:研究了水热法合成微孔TS-1分子筛过程中的相关条件,以及其在环己酮氨肟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考察了不同合成条件下,水硅比(H2O/SiO2)、晶化温度,钛源的加入量对于TS-1合成过程的影响,以及所得微孔TS-1分子筛在环己酮氨肟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通过在TS-1分子筛的水热合成过程之中加入纳米尺寸(12nm)的炭黑颗粒合成得到了具有微孔-介孔多级孔道结构的TS-1分子筛晶体。对炭黑在合成过程之中的加入,对所得TS-1分子筛的孔道结构,相对结晶度,以及钛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所得微孔-介孔TS-1分子筛在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中的活性进行了评价。对微孔TS-1以及微孔-介孔复合结构的TS-1分子筛,使用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在水热条件下进行了后处理,从而得到了一系列新型多孔结构的TS-1分子筛,其具有复合孔道结构。并对所得到的TS-1分子筛在环己酮氨肟化中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