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社会分层加剧,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格局开始显现。“贫二代”、“农二代”相继出现,加剧了代际阶层固化。阶层固化中潜在的社会不平等日渐凸显,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研究哈萨克族的受教育水平和代际流动状况,对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平等化进程,维系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关注的是哈萨克族教育发展水平、代际流动状况,影响哈萨克族受教育水平及代际流动的因素以及他们在教育身份获得中面临的阻碍。研究选取哈萨克族聚居地B村为调研地,以哈萨克族子代和父代为调研对象。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对相关统计年鉴资料分析,客观呈现新疆少数民族整体的受教育程度、新疆哈萨克族整体的受教育程度以及B村哈萨克族的受教育程度,剖析哈萨克族当前的受教育状况。其次,从社会历史变迁、家庭教育观念、国家教育政策及哈萨克族个体的努力诸方面,通过大量的访谈资料,分析影响哈萨克族受教育水平及代际流动的因素。继而,深层次剖析社会结构分化、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习俗与习惯对哈萨克族子代教育身份获得的影响。最后,探讨如何创设合理的教育代际流动机制,以加快新疆教育平等化进程,并促进新疆多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发现,哈萨克族教育的代际关联性有上升趋势,但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呈水平发展趋势,社会阶层分化加剧,甚至有阶层固化的趋势。本研究的结论分述为: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哈萨克族教育代际的水平流动性高。从纵向来看,随着社会变迁,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实施的各项民族教育政策,使哈萨克族子代较其父代的受教育水平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较小。从横向来看,子代高中及以上教育特别是民族高等教育仍处于较低水平,尚未真正实现哈萨克族子代教育身份的获得,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机会少。二、观念致贫是限制哈萨克族教育代际流动的主因。经历社会变迁,新疆哈萨克族的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由游牧向定居转型,原有的宗教文化、风俗习惯、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方式、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了其对国民教育体系的适应性,使底层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变少。三、教育是阻碍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贫困是影响新疆农村哈萨克族教育代际流动的重要因素。相较其他途径而言,哈萨克族群体通过选择接受教育而逐渐摆脱贫困,实现代际向上的流动途径相对便捷。因此,国家需要因地制宜地构建立体的、满足哈萨克族教育需求的政策体系,实现教育精准扶贫,以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新疆社会发展与稳定。四、要实现教育身份获得,哈萨克族子代的努力是根本动力。为了更好地适应日益竞争的社会发展趋势,社会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分化都将刺激每个社会成员不断进步。教育补偿政策是实现教育身份获得的外部动力,子代的努力则是根本动力。因此,革新哈萨克族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家庭教育环境,增强个体积极争取教育和职业发展意识有利于教育身份的获得及代际向上流动。因此,为了创设合理的教育代际流动机制:一是改善哈萨克族群体的生活状况,提高其教育决策能力;二是转变教育政策,满足不同哈萨克族群体的教育需求;三是完善制度改革,优化教育代际流动的社会环境;四是增强个体的竞争意识,鼓励其争取教育身份转变的机会,进而保证代际流动渠道的畅通,加快教育平等化进程,维系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