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不同特征的种子扩散过程,于2009和2010年秋季,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东方红林场的野外和围栏试验地,以当地常见的林木种子和常见小型啮齿动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林鼠组成对种子扩散和命运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研究地区主要的小型啮齿动物有松鼠(Sciurus vulgaris)、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和花鼠(Tamias sibiricus),它们都取食或贮藏植物种子。2.啮齿动物面临多种供取食和贮藏的种子时,有相应的取舍和优先选择。生境间食种子动物(如啮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是生境间种子消失速度差异的重要原因。3.生境中存在较多的松鼠会显著提高种子的扩散速度并改变种子的扩散顺序;在松鼠数量极少甚至完全缺失的生境中,林鼠密度大小会影响种子扩散速度,林鼠密度大的生境,种子扩散速度较快。4.在松鼠数量极少甚至完全缺失的生境中,对种子选择顺序起决定作用的可能是种皮厚度;但在较多松鼠生境中,体型大小对5种种子选择顺序的作用可能要远远大于种皮厚度;松鼠出现,优先选择胡桃楸,种子扩散距离会延长,埋藏率也会更高。5.大林姬鼠、松鼠和花鼠是主要的扩散者,但花鼠对胡桃楸不起扩散作用,而棕背鼠平则是纯粹的捕食者。6.花鼠雌性个体的分散埋藏强度明显高于雄性个体;种间干扰竞争引起花鼠对红松分散埋藏比例明显增加,而种内干扰对花鼠分散埋藏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种内干扰竞争条件下,同性干扰竞争和异性干扰竞争对花鼠分散埋藏行为均无显著影响;雄性个体在雄性个体干扰下,埋藏强度不变;而在雌性个体干扰竞争下,埋藏强度增加;雌性个体在雌性和雄性干扰条件下,花鼠分散埋藏行为均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