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是语言众多性质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各种不同文体中的模糊现象也吸引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各种角度研究了模糊现象,如哲学角度、认知角度、语义角度和语用角度。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将模糊现象同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其研究结果对人类活动大有裨益。商务信函是国内和国际商务活动、贸易往来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沟通手段,在当今商业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商务信函中的文字表述应力求简洁精确,然而语言学家们却从中发现了模糊语言的存在,譬如孙湘生(1999)和廖英(2004)所做研究。作为语言的特殊现象,语用模糊指示了所处文化的突出特征,同时也传达了商人想表达的隐含意思。本文是将理论应用于具体语境中的语言现象的分析和对比的实际研究。所用重点理论是顺应论和语境理论等,分析和对比的主体是中英文商务信函中的模糊语言。主旨在于探索中英两种商务信函各自偏好使用哪种语用模糊;使用之中的不同;潜在的动机以及功能。研究发现,商务信函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有其独到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说,模糊现象也可以看作是商务信函的特点之一。按照顺应论的观点可知,模糊语言的使用是为了适应语境的改变和影响,以及心理动机。关联理论则有助于分析商务信函中使用模糊语言的目的。尽管文中出现了所指不明确的模糊语,但此举并没有带给收信人不必要的误导,而是表达了某种隐含意义。商务信函的语境是动态的,因为它可以看作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通过讨论、问答和争辩最终获利的互动过程。通过研究发现,无论英文还是中文的商务信函,其中的模糊语言大致都有以下几种语用功能:(1)使表述更加礼貌;(2)提高信函的灵活性;(3)增加表述的恰当性;(4)为写信人建立自我保护的功能。在语用分析的同时,该文还进行了模糊语的跨文化对比,探索了模糊语的文化内涵,并着眼于动态语用策略下的文化差异。本文是对英汉商务信函中语用模糊的初步研究,希望有助于指导学生及相关人士以一定的技巧进行写作和学习,并且了解两种不同文字在商务信函这种特定语境下表述上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