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效率是考核医疗服务供给合理性的重要依据,是指具体的卫生服务单位,利用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和最佳管理方式,在给定的资金条件下生产出最大量的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卫生服务。随机前沿成本模型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效率测量方法,是采用一组组合误差模型来测量实际生产成本与“前沿”成本的距离,即低效率损失。前沿成本指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下,可能达到的最小成本。有效率的机构的实际成本和前沿成本是相等的,低效率机构的实际成本大于前沿成本,超出的那一部分则解释为低效率。随机前沿模型强调低效率是绝对的,有效是相对的,且承认存在不可控的随机影响。从构造的思想上符合实际现象,随机前沿评价效率时,对少数奇异值不太敏感。因此该模型目前被认为是“多投入产出系统(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 system)效率测量的最佳方法。国内很多学者运用前沿成本函数来评价医院效率,但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评价还未见报道。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辽宁省47个样本地区作为分析的对象,数据来源为辽宁省2006年全省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以及辽宁省卫生厅农村处提供的资料,包括:样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基本情况、合作医疗基金筹集情况、基金分配与支出情况、住院与门诊补偿情况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等。资料经过核对后,利用SPSS11.5和LIMDEP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具体步骤:1、随机前沿模型变量的筛选。2、模型的建立。3、参数估计。4、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对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效率评价。结果:1、该模型中本年度人均已筹资总额、住院次均费用、享受补偿人数的百分比三个解释变量在0.05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年度人均已筹资总额、住院次均费用和享受补偿人数的百分比对人均基金支出额的贡献性大,其贡献大小依次为:享受补偿人数的百分比、本年度人均已筹资总额、住院的次均费用。2、47个样本地区都处在低效率状态下,平均低效率指数为24.9%,最低为7.6%,最高为120%。结论:1、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效率是可行的。但由于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选择对评价结果有重要影响,建议在选择变量时应对比分析指标的代表性,并根据实际研究中指标的可得性,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来选择构建模型。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情况、筹资情况和住院费用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3、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体运行效率良好。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时间较短且无经验可循,各地区的实施尚处在摸索和探讨状态,必然出现样本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低效率状态,但是对于低效率程度严重的地区要注意补偿模式的影响,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效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