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ratch的中小学编程课程实践探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fff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快,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的浪潮已势不可挡。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为了积极落实国务院提出的新的教育方针,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了针对中小学生的编程教育,编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育领域蓬勃发展。Scratch作为一款必不可少的编程工具以其难度低、趣味强的特点被引入到我国的编程教育中,然而我国的Scratch编程课程存在着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难度深浅不一、课程形式过于局限等问题,因此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Scratch编程课程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以培养学生的编程素养为目标,设计了基于Scratch的编程课程体系,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该课程体系的实用性。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访谈法。首先,为了解国内外有关Scratch编程教育的发展现状,笔者对Scratch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和分析;其次,以石家庄市桥西外国语小学的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前测与分析;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最后,通过测量学生的创造力倾向对课程进行效度分析,并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学生对课程的体验与看法,为基于Scratch的中小学编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阐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界定可视化编程、Scratch、创新教育的概念,介绍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游戏化学习理论、“做中学”理论。第三章,中小学Scratch编程课程设计:阐述Scratch编程课程的设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以及评价方式。第四章,中小学Scratch编程课程教学实践:在实践前进行前期分析,展示教学实例《避障小车》并反思教学效果,测量学生的创造力倾向、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反思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策略,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通过研究发现,基于Scratch的可视化编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帮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运算思维。其与硬件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本研究,希望在理论上对我国培养创新型编程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实践上对一线教师实施相关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编程教育的发展增添新的力量。
其他文献
文章从互联网+时代下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入手,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与改革方向,阐述了进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模块化设置的缘由,提出了在云教育平台下进
<正> 众所周知,坦克火力的三大要素是威力、精度和射速。威力是指打得狠不狠;精度是指打得准不准;射速是指打得快不快。坦克的威力发展到今天已近极限,如美国的 M60A2式主战
目的对大肠巨大息肉(直径≥2cm)的内镜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内镜治疗大肠巨大息肉方法的选择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内镜下依据息肉大小及形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氩
数据新闻是以大数据的思维和工具做成的新闻,是将大数据思维内化到生产实践及样态创新之中,是基于互联网及其衍伸技术平台实现的以大量数据搜集与分析为主要工具,而生产出来
[目的]1通过对成年男性精道末段区域结构的观察和数据测量,为临床上更加精准地应用经尿道精囊镜技术微创治疗由于该区域病变而引起的血精症以及其他疾病提供理论指导。2探讨
本文介绍了纳米-无机富锌涂料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制备出无机富锌涂料,向其中添加纳米颗粒得到的纳米-无机复合涂料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硅酸盐模数为5.5,实验
随着现代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管理要求的不断升级,监控专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基于智能电网的变电站监控信息自动验收体系构建,该体系用自动验收系统代
通过对铁路系统信息网络结构和网络安全要求的分析,提出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统一运用到铁路系统信息网络的实现方案.
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基本上实现了全民医保。目前,医疗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体制机制问题越发成为阻碍改革的最重要因
<正> 《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著,原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成书时间约在1097—1100之间。该书收集了上自《神农本草经》,下至北宋以前的医药名著;旁及经史子集、志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