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与眼球筋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小梁切除与眼球筋膜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课题为回顾性研究,筛选48例(65只眼)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进展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与眼球筋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进行6~18个月术后随访,观察术后1周、2周、1月、3月、6月、9月、12月及18月的视力、眼压、眼底、滤过泡情况、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术后应用降眼压药物情况,并对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视力:本研究全部患者术后视力均无明显下降,术前、术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末次复查为准)。(2)眼压:术后1周、2周、1月、3月、6月、9月、12月及18月平均眼压分别与术前平均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有5只眼眼压>21mm Hg,按摩眼球后滤过泡形成,眼压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18个月,此5眼眼压控制在(16.00~20.50)mm Hg(需局部应用1或2种抗青光眼药物)。(3)C/D值:术前眼底检查C/D平均值(0.85±0.30)与术后末次复查眼底C/D平均值(0.83±0.3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05)。(4)视野参数:患者视野检查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术前平均值为(-14.69±2.51)d B,术后3个月、6个月MD平均值分别为(-16.73±3.36)d B、(-18.87±3.52)d B,分别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07,t2=2.719;P>0.05);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术前平均值为(9.21±3.29)d B,术后3个月、6个月PSD平均值分别为(8.18±2.62)d B、(8.615±3.15)d B,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53,t2=2.222;P>0.05)。(5)滤过泡:术后1个月患者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术后6个月随访时56只眼(86.15%)有Ⅰ型或Ⅱ型功能性滤过泡,其中45只眼(80.36%)眼压正常,11只眼(19.64%)应用1~2种抗青光眼滴眼药物后眼压正常;9只眼形成非功能性滤过泡,其中8只眼应用1~2种抗青光眼滴眼药物后眼压正常。术后18个月随访,80.65%(25/31)患者形成功能性滤过泡。(6)手术成功率:以所有患者末次随访眼压为参考,统计手术完全成功率为69.23%(45/65),条件成功率24.62%(16/65),二者合计为93.85%(61/65)。(7)并发症: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未出现滤过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9眼(13.85%)发生浅前房,其中Ⅰ级5眼(7.69%);Ⅱ级4眼(6.15%),不处理或经阿托品散瞳、加压包扎后10 d内恢复。结论小梁切除与眼球筋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同时患者的视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防止瘢痕组织过早形成,并且无不良反应,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  目前,在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有着较高的分离率。且随着内酰胺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断涌现,最
研究背景和目的青光眼(Glaucoma)是指一系列与眼内压相关的、以视神经特征性损伤为共同特征的一组眼病。对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学术界未达成一致结论,很多研究表明[4-6]眼压
目的: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肝损伤时肝组织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кB,NF-кB)对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
目的:探讨抗膜联蛋白V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及其致病机制。方法:将73例有早期反复自然流产(RSA)史的妇女作为研究组(未孕27例,已孕46例),42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未孕20例,已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年发病率为1.79‰,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因。目前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首选。这其中包括了颈椎间盘激光修复术(Disc Laser Rep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