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投资项目指的是通过财政拨款,发行国债,利用国外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运作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效益能否最大化及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由于传统管理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弊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务院发改委决定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行代建制。代建制能克服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不足,但它内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会产生新的问题,需要进行健全的机制设计,否则将难以顺利实施,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对此,本文以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与实践(包括代建制的试点经验)为基础,在规范的经济学分析研究框架内,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深入研究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代建制机制设计与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之间的关系,其中重点研究了代建制项目中代理成本的产生原因以及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委托—代理双方总福利,进而提高代建制项目投资效益的方法和途径。本论文在上述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是:首先构建了代建制框架下政府投资项目委托—代理双方的V—N—M期望效用函数及相应的委托—代理模型。对于代建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本文利用机制设计理论深入研究了代建制项目中委托—代理双方的风险态度与代理成本、委托—代理双方总福利函数以及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创新性地对将风险分担度作为非充足统计变量写进代建合同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分析,得出了将风险在代建制项目委托—代理双方之间按照其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合理分配是降低代建制项目代理成本和提高委托—代理双方总福利的重要结论。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研究了代建制项目的风险/收益机制,风险/收益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准确衡量代建制项目委托—代理双方在代建制项目中所承担的风险比例。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利用风险系数来量化代建制项目委托—代理双方所承担的风险比例,并根据风险系数对因代建单位努力工作而产生的投资节约额进行分配的观点。在确定风险系数的指标权重时,论文以群决策理论为基础进行了方法论的创新,提出了利用凸组合对评判专家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进行集结并形成最终指标权重的新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评价方法在确定指标权重时精确度和可信度不足的缺点。对于多任务条件下代建单位全过程代建管理的工作设计问题,通过建立多任务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论文深入研究了代建单位的工作设计与代建单位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在代建制项目中实行专业化分工优于共同负责制的结论。此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代建单位的产出水平以及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水平有着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代建单位的产出水平和代建单位的努力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论文还研究了代建单位团队工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而如何治理代建单位团队工作的“搭便车”现象则是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建立基于个体和团队的委托—代理模型,论文解决了治理代建单位团队工作中“搭便车”现象的关键问题,即代建单位团队工作最优激励系数和团队产出定额的确定,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代建单位团队工作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的具体思路。本文的研究涉及了影响代建制顺利实施的几个重要的机制设计问题,研究成果对于我国代建制的具体实施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同时对于提高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