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作为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手段,法律翻译是促进国家进步和实现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自中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法律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中国需要翻译大量的WTO法律文件,使其在履行国际义务的同时维护自身利益。此外,法律翻译对某些新兴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然而,相对于文学翻译理论而言,法律翻译理论还非常欠缺。尽管很多法律翻译者提出了各种具体的翻译方法,但没有一个可以真正指导译者的理论体系。法律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实际上是一个不同法律体系间的交际过程。因此,法律翻译人员的工作不仅包括语际转换,还包括法律思想和法律观念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传达源语法律文本所要表达的法律效果。
本论文介绍了法律语言的特点及法律翻译的目标,并把双重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因为双重功能对等理论既考虑译语法律文本的语言效果,又考虑了其法律效果。论文通过举例,说明了该理论在法律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也证明了其指导法律翻译的合理性及适用性。
论文由三部分组成:前言、正文及结论。
前言部分说明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指导理论和写作目的。
正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是论文的概念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介绍了双重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应用。
第一章介绍了法律语言并从篇章、句法和词汇三个方面分析了其特点。第二章简要介绍了法律翻译的历史以及法律翻译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重要地位,并分析了法律翻译的目标,即保留法律文件的统一性。第三章阐述了双重功能对等理论,包括该理论的本质以及该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区别,即在翻译中实现语言和法律效果的双重对等,并提出了译者运用该理论实现翻译目标必须具备的素质。第四章从篇章、句法及词汇三个方面举例说明了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双重功能对等理论不仅可以指导译者翻译,而且还能帮助译者评估其翻译的质量。因此,该理论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