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金融时报》与《纽约时报》的英文网和中文网2012年4月17日至2012年12月31日对“中日钓鱼岛争端”相关事件的报道进行研究,通过新闻框架理论及话语分析角度,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其中文网与英文网之间新闻报道中新闻框架、消息源使用和倾向性的差异。研究发现,一方面,主要是受其中文网中增加的中文原创文章的影响,《金融时报》与《纽约时报》的中文网在有关“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报道中,针对中国社会、受众和媒体市场特点,在新闻框架、消息源使用、倾向性等方面与其英文网存在差异,反映了其报道策略在本土化方面所做的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总体上,其新闻框架、消息源使用、倾向性等方面仍与其原英文网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一定程度上说明其编辑方针、报道理念,以及媒体所表现出的意识形态方面仍然与其原英文媒体保持一致。论文探讨了两报中英文网的特点与其之间的差异是否已经构成其对中国特定社会、受众和媒体市场的独特的媒体策略,以及这些特点和差异是否已影响到其对新闻规范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