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Soave术)是一种不开腹,经肛门途径拖出并切除病变肠管的手术方式。全部手术在腹腔外进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手术瘢痕,无开腹手术并发症等优点,临床己初步证实其具有微创、高效、经济等特点,符合现代外科的发展方向,已成为HD治疗中的一个新的标准术式。但对该术式的疗效需要全面综合地进行评价,以期发现术式的不足以及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宁夏地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经肛门I期拖出术治疗后的手术效果及术后6年间的随访情况,对此术式的优缺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改进方法作一探讨;同时对经肛Soave根治术的术后患儿的排便功能与直肠肛管角度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对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1997年-2008年间收治的2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其中2001年以后经肛Soave术治疗177例,1997年—2001年行传统改良Duhamel术治疗83例)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种术式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经肛Soave术根治组的术后长期的随访获取术后排便功能与直肠肛管角度的恢复及其之间的关系并定期进行肛门功能评分(见Reding评分附表)。结果经肛门I期Soave根治组在围手术期(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抗生素应用天数、发热天数、住院时间等)及术后并发症(肠梗阻、肠炎、污粪与便失禁等)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传统改良Duhamel根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肛门I期Soave根治术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对经肛Soave术患儿长期的随访及肛门功能评价方面其术后排便功能、直肠肛管角的恢复与时间有正相关性,在术后3个月最为明显;同时直肠肛管角的减小与排便功能的恢复之间亦从在正相关性;术后肛门功能评价与术后时间有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肛门功能逐渐恢复良好。结论在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疾病中,经肛门I期Soave术比传统的改良Duhamel术临床效果好,更有优势;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处理方法的改进、术后长期的扩肛与定期的复查,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术后排便功能、直肠肛管角的恢复、肛门功能与时间有正相关性;且直肠肛管角度与排便功能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