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用粘性被定义为成本费用在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大于业务量等额下降时减少的幅度,该概念自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对这个概念进行了相关解读和发展。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本费用管理成为企业取得较高的经营业绩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同时,费用成本管理也是企业较为难以控制和管理的一个环节。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证券退市制度较为严格且稍显不同,因此,上市企业在面临当期经济业绩不佳,甚至利润为负时,有较强的动机实行盈余管理行为,比如“洗大澡”行为,即是指当期利润为负时,企业通过调高当期的费用成本水平,为下一个年度提供巨额的利润空间,从而实现扭亏为盈。此外,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费用粘性的研究多集中于正向盈余管理行为,只有很少的学者和相关文献进行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对费用粘性的研究,且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上越发重要的力量,对企业治理以及费用粘性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和机构投资者两方面系统的研究对费用粘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负向盈余管理(洗大澡)对费用粘性影响的基础上,将机构投资者监督纳入到分析框架,拓宽了费用粘性研究内容;同时本文引入机构投资者这一因素,研究了机构投资者通过参与企业治理,减少管理层出于自利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从而对费用粘性起到调节作用,为企业更好地进行费用成本管理提供新依据。实际价值上,本文通过研究上交所和深交所全部上市企业(剔除异常数据,共18081个数据)2007年——2016年数据,确定了以下结果:1、上市企业确实存在费用粘性。2、管理层出于自利考虑会利用盈余管理来进行洗大澡行为,危害企业业绩,增强费用粘性。3、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监督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抑制费用粘性,因此上市企业可以利用机构投资者监督来更好的管控管理层利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牟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