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农业银行的上市,我国五大商业银行全部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后的上市之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我国银行业的核心,在我国银行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提升对其增强风险应对能力,应对国际银行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形势,微观因素是指银行内部的资本结构。外在宏观因素是不可控的,本文侧重从微观因素,即重点分析资本结构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资本结构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资本结构,尤其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不同直接决定银行融资的成本和风险,股权融资的风险较小,但其成本较高;而债权融资虽然成本较低,但银行的债务负担沉重,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寻求最优的资本结构对银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资本结构间接影响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同的管理层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不同,从而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由于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其自身资产很少,大部分是通过吸收存款形成的负债,资产负债率一般都较高,因此,为了防范信贷风险,监管层规定对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做出了要求。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4%。我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了防范银行体系的风险,保证银行经营更加稳健,规定了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11.5%,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10%;一般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10%,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扩张资产规模的内在冲动,信贷扩张较快,资产消耗较大,因此信贷扩张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资本充足率的下降,为了提升资本充足率,我国商业银行开始进行多元化的资本补充,除再融资、盈利转增股本、引进战略投资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弥补资本金的途径就是增加次级债券、混合债券的发行,这一方式日渐被商业银行广泛采纳。除了资产负债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之外,衡量银行资本结构的还有存款占负债资产的比重,贷存比例等指标,这两项指标表明了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发放贷款的比例,在目前通过存贷款获得净息差仍然是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情况下,它们影响着银行的盈利能力。除此之外,银行通过开展中间业务,例如信用卡业务、基金托管和代销业务等获得的非利息收入近几年来也增长迅速,尤其是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依据自身的优势,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中间业务成为未来银行重要的新的盈利增长点。银行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有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本文主要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衡量银行资本结构的指标主要有银行资产负债率、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贷存比四个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深入探究银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01-2009年,3家国有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据构造了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资本结构是如何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程度有多大,并且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例如实施新巴塞尔协议,加强对银行核心资本的监管,防范银行过度放贷的风险;发行次级债券和混合次级债券,补充银行资本金,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通过大力吸储降低贷存比例;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等等。这对于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增强银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