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10年内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比较其前后5年的变化情况; 2.探讨影响儿童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3.分析儿童VAP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 1.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PICU病房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分析10年内VAP的发病率、死亡率,对比前后5年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 2.将10年内我院PICU病房进行机械通气发生VAP的72例患儿资料设定为VAP组,机械通气未发生VAP的396例患儿资料设定为非VAP组,采用x2检验,对年龄、性别、肺部基础疾病、意识状态、小儿危重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镇静剂、制酸剂、免疫抑制剂、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确定的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SPSS19.0)回归分析,确定儿童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3.对VAP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体外药敏结果及耐药情况进行构成比、百分比的统计分析。 结果: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10年内(2003年1月~2012年12月)VAP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是:15.38%、20.83%;前5年(2003年1月~2007年12月)VAP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12.99%、15.00%;后5年(2008年1月~2012年12月)VAP发生率、死亡率率分别是:16.56%、23.07%;前后5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 2.单因素分析结果:小儿危重评分、制酸剂、镇静剂、免疫抑制剂、反复插管、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9项因素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小儿危重评分、镇静剂是儿童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72例VAP患儿气道分泌物共培养出17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NB)126株,占72.42%,前五位依次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氏阳性菌24株,占13.7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真菌24株,占13.79%,白假丝酵母菌占首位。 结论: 1.儿童VAP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较高,治疗依然棘手,必须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2.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小儿危重评分、镇静剂使用是VAP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停留时间、加强危重患儿呼吸机管理、减少镇静剂使用可预防或减少VAP的发生。 3.我院儿童VAP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多见,且革兰氏阳性菌、真菌感染也占一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