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甲基硅氧烷为环境中一类新出现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持久性、远距离迁移能力、内分泌干扰效应及食物链放大效应而引起广泛关注。由于二甲基硅氧烷的特殊理化性质且在城市环境的广泛应用及释放,城市地表灰尘可能载带高含量的二甲基硅氧烷。因此,研究二甲基硅氧烷在城市地表灰尘中的赋存及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PDMS中线状二甲基硅氧烷进行定性分析,又开发了PDMS中二甲基硅氧烷定量的方法,建立了城市道路灰尘中二甲基硅氧烷分析测定的方法,然后采集了全国148个城市道路灰尘样品,分析测定其载带二甲基硅氧烷含量,揭示二甲基硅氧烷在城市道路灰尘中的存在及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使用GC-MS并结合科瓦茨指数对PDMS 200?中的成分进行定性,表明PDMS200?中含有14种线状二甲基硅氧烷(L5-L18)和1种环状二甲基硅氧烷(D7);利用不同结构、不同分子量的二甲基硅氧烷和支链状甲基硅氧烷(M4Q)证明了“有效碳数”(effective carbon number,ECN))概念适用于甲基硅氧烷在FID中的响应;基于由“有效碳数”概念,由PDMS 200?中各成分与内标物M4Q在理论上色谱峰面积与其碳含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种新定量方法,并用该方法对PDMS 200?中各成分进行了准确定量,其定量结果优于外标法、内标法和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2)建立了城市道路灰尘中二甲基硅氧烷的分析测定方法,环状二甲基硅氧烷D3-D8的仪器检出限范围为2.02-2.4 ng mL-1、线状二甲基硅氧烷L3-L16的仪器检出限范围为0.68-1.67 ng mL-1;环状二甲基硅氧烷D3-D8的仪器定量限范围为3.05-3.36 ng mL-1、线状二甲基硅氧烷L3-L16的仪器定量限范围为1.02-2.28 ng mL-1。D3-D8、L3-L5的线性范围为2.5-500μgL-1;L6-L16的线性范围,用PDMS 200?来表示为100-10000 gL-1。环状二甲基硅氧烷D3-D8的回收率范围57.7±0.6-96±6.86%、线状二甲基硅氧烷L3-L16的回收率范围78.1±5.7-95.1±8.8%。3)全国城市道路灰尘中环状二甲基硅氧烷和线状二甲基硅氧烷的检出率范围分别为48.6-92.6%、23.6-100%。其中,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二甲基硅氧烷检出率低,而中间分子量的二甲基硅氧烷检出率高。城市道路灰尘载带总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平均值范围为11.28-2907.61 ng g-1 dw;环状二甲基硅氧烷总含量平均值范围为<ND-1156.95 ng g-1 dw;线状二甲基硅氧烷总含量平均值含量水平范围为11.28-2698.33 ng g-1 dw。随海拔呈“堆聚分布”,不同气候类型区总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也有差异;4)全国城市道路灰尘单种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L16(324.48 ng g-1dw)、D7(159.73 ng g-1 dw)、L15(7.20 ng g-1 dw)、L10(61.55 ng g-1 dw)、L12(46.32 ng g-1 dw)、D8(42.69 ng g-1 dw)、D6(37.97 ng g-1 dw)、D5(34.16 ng g-1 dw)、L13(27.77 ng g-1 dw)、L11(25.94 ng g-1 dw)、L9(23.69 ng g-1 dw)、L14(22.84 ng g-1 dw)、L8(17.78 ng g-1 dw)、D4(15.19 ng g-1 dw)、D3(15.15 ng g-1 dw)、L5(7.20ng g-1 dw)、L7(6.53 ng g-1 dw)、L6(2.58 ng g-1 dw)、L3(<1.03 ng g-1 dw)、L4(0.74 ng g-1 dw);其中D7为优势环状二甲基硅氧烷,而线状二甲基硅氧烷则以L15和L16占比较高。TOC、粒径对其分布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