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一体化的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规划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发展一体化交通已成为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构筑一个以枢纽为核心的交通衔接系统。公路客运枢纽作为联系大城市各种客运方式,衔接我国各级城镇的纽带,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较大,其布局和运营组织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一体化发展。本文基于交通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与趋势,以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为研究对象,对其规划理论及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从系统和全局角度对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规划、建设以及决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论文在分析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的系统特性及其发展动力的基础上,探讨了公路客运枢纽的形成机理及其发展过程和形态,并对公路客运枢纽客流出行的调查方法和客流出行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 其次,探讨了交通一体化的内涵及其对公路客运枢纽发展的要求,对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交通一体化的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规划方法——“先宏观概念性总体布局,再结合班线配置微观建模选址”。 进而,从客运枢纽布局与城市空间发展、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等方面对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规划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城市用地的分区公路客流产生强度分析方法,并对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宏观概念性布局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布局的基本模式,建立了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等级结构体系,对枢纽服务区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客运班线网络体系和班线宏观配置策略,构建了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布局模式评价优化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最后,分析了公路客运班线的特性和分类,研究了公路客运枢纽布局与班线配置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微观角度对公路客运枢纽布局与班线一体化规划的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建立了公路客运枢纽选址区域模型、客运班线配置模型及基于班线配置的枢纽选址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新通车高速的里程数不断攀升。新建高速的通车运营,虽然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但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由于我国对高速公路新通
学位
近年来,随着进一步增加的长距离油气输送管道需要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其进行集中监控来保证安全运行,不仅如此,人工采集一次数据由于跨度很大,同步性非常差,对石油管
受激Raman绝热输运(Stimulated Raman Adiabatic Passage,以下简称STIRAP)是一种有效制备和控制原子态的技术,在原子量子态布居数的转移、原子态的制备、确定性单光子源的产生
高精度光学元件的应用需求推动着光学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光学检测技术水平决定着加工精度。相移干涉技术是高精度光学元件面形测量时最常采用的技术手段,其中利用压电陶瓷堆作为移相器的机械式移相干涉仪发展最成熟。当对高精度大口径光学元件进行检测时,机械式移相干涉仪因不可避免会产生非线性移相误差而使其检测精度受到限制。波长移相干涉仪通过改变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实现移相干涉测量,整个过程不需要机械式地改变
光纤传感技术作为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自从1970年康宁公司(Corning Glass Corporation)首次制出可商用化的光纤(衰减小于20dB/km)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实用化的产业,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