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态系统中,其中一个重要属性是生态功能。由于人类的干扰活动的加剧,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遭到破坏,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对流域中的水生态系统健康与水生态功能进行评价,以此来进行生态功能分区,从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本文研究以巢湖为研究区,通过了解该区域的各自生态承载力演变、现状等特征。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出发,利用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评估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综合考虑景观单元、水文单元和行政单元多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及其空间差。这样,生态承载力才能够很好地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而定量的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构建生态承载力的模型方法研究,能够有效地指导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环巢湖地区土地生态承载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生态评价单元研究。通过景观指数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与评价,确定评价单元大小。(2)评价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分析生态系统主要从压力因素和弹力因素考虑,以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弹力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分别对生态压力与生态弹力进行评价,然后对区域生态承载力承载水平和生态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3)生态承载力研究。生态承载能力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压力的综合反映。从生态系统的弹性与压力两个方面研究,对研究区域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确定生态功能区。(4)巢湖地区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研究。对于生态功能好、承载力高区域,采用严格生态保护,禁止开发活动。对于生态功能较好、承载力较高区域采取限制开发对策。对于生态承载力相对较低,要采取有必要的限制开发策略。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区域采取优化开发的策略,而较为重点区域则需要采取重点开发对策。相关研究结论包括:(1)用网格方法来评估生态评价单元,来确定环巢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评估单元,根据景观指数的计算比较,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研究区景观栅格大小为200m。(2)基于行政区划和基于流域划分的生态承载力评价,分析研究区的生态承载力指数分级标准和对应状态。生态承载力评价结果以“红、黄、蓝、绿”四个等级,来表示生态系统发展状况。 .(3)在对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过程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生态功能分区为评价单元,以土地利用/覆被为切入点,综合考虑区域生态系统类型与空间格局,结合生态承载力状态界定,对区域生态承载力及其空间分异进行综合评估,验证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在对巢湖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将生态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功能区域。同时针对不同的优化开发类型,对各个生态功能区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和空间优化方案,为环巢湖地区发展及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提供了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