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城市企业改革的深化发展,贫困大学生群体在各类高校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还有所增加。近些年来,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贫困大学生日益增多,许多研究表明,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家长、学校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其关系到学生自身健康的成长,关系到当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同样关系到整个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对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而探寻到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前对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存在对象的相对单一(单一的年级和院校)的不足,而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法,选取南京市医药、理工类两所院校,即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两所大学的1-4年级共计1285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共1173份,其中贫困生34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9.2%,非贫困生有83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0.8%。比较全面的调查了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心理状况水平。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收集数据,应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1)按照SCL-90总分大于70分的评分标准来进行分析,南京市两所高校的非贫困生的疑似患病率为29.1%,而贫困生的疑似患病率更是高达41.3%,表明南京高校大学生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不乐观,尤其是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2)南京高校贫困生患病情况在十个因子上,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敌对、焦虑等症状最为突出。(3)南京市高校贫困大学生SCL-90因子分与非贫困大学生比较,结果显示高校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除了在偏执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外,在其他各因子上的差异均显著,说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贫困生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贫困生。(4)通过对南京两所高校不同性别贫困大学生SCL-90因子分T-检验,结果表明在贫困大学生中男生的心理问题多于女生,尤其是在强迫因子上有显著差异。(5)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医药类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理工类大学贫困生。(6)在受调查的文理贫困大学生中,我们可以看出理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文科贫困大学生。
通过对南京市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客观、全面的了解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心理健康维护及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了依据和新思路,为树立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以及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提供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