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修辞教学研究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中存在着丰富的修辞手法,而修辞手法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这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面对枯燥乏味的古诗文学习,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神经活动特点以及新课标、文本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让学生从只会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到可以自主借助“修辞”来体会文意。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完善古诗文教学体系,系统性地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然而,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目前初中生古诗文修辞知识积累情况及修辞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时,发现初中古诗文修辞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重复讲授修辞格,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不利于转变学生认为古诗文单调、乏味的想法;修辞练习方面,教师设置单一,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为解决古诗文修辞教学上的弊端,笔者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修辞学体系,形成修辞学思维。而在练习方面,教师宜采取诵读法以及辞格的分类练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且有效的训练。最后还可以联系文本的相关背景学习消极、积极修辞,以此提高古诗文修辞教学的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较高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肿瘤性疾病中占第三位,死亡率占第五位,每年有数十万人新发或死于结直肠癌。由此可见,结直肠癌在我国疾病负担中占据重要位置。由于我国结直肠癌病人早期诊断率低下,多数病人就诊时已是中晚期。所以,我国结直肠癌病人的总体存
中国龙凤纹样在中国这个衣冠王国的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是展现于服饰纹样中最为辉煌的集大成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印记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们在几千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