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是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其味辛、性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的治疗。半夏口服入药时,都需炮制,经炮制后的半夏会降低毒性,但半夏的有毒成分、致毒机理以及炮制机理目前都尚无定论。本论文利用B-Z振荡反应、GC-MS联用及ICP-MS等技术手段对半夏及炮制半夏分别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半夏的电化学特性,并与其炮制品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比较。从半夏挥发油成分中寻找有用信息探讨了半夏参与化学振荡反应的机理,对比了不同年份、不同产地、不同种子及野生与栽培半夏间微量元素的差别。研究结果如下:(1)在半夏中有两类还原电位不同、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的有机酸参与到B-Z振荡体系中,它们分步溶出,与体系分步发生反应,振荡曲线呈现出分段的双振荡曲线;生半夏与半夏的两种炮制品姜半夏和法半夏参与的化学振荡行为具有明显的区别。生半夏样品加入量较少时表现为双振荡曲线特征,加入量较大时只呈现单振荡曲线,法半夏正好相反,而姜半夏的振荡曲线特征与样品加入量无关,只呈现单振荡特征。(2)半夏与炮制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炮制半夏中Mn和Fe的含量远远超过生半夏中的Mn和Fe的含量,而Mg的含量几乎都低于生半夏。武都的野生半夏与西和县人工栽培的半夏相比,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武都的野生半夏中Ca的含量比西和栽培的含量低,而Mg、Zn、Ni的含量则高,Fe的含量也比西和栽培的略高。中草药植株生长过程与生长环境都有可能会造成植株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西和县五个不同乡镇的半夏之间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差别,除河口乡生产的半夏外,其他几个地区的差别不大。河口乡半夏种植区在山地上,山地含沙量高,土壤成分间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河口乡的半夏中Ca、Fe、Zn、Mn含量都远高于其他乡镇,而Mg含量较低的原因;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生产的半夏,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差别;而不同的种子在种植过程中,自身的一些特性会随着植株生长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变,所以不同地区的种子在同一地区种植生长的半夏,其微量元素的含量基本相同。(3)利用GC-MS测定了半夏挥发油。取水蒸汽蒸馏和索氏提取两种方法的提取液及半夏参与B-Z振荡反应后乙醚萃取液检测其中有机化合物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