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M-DID模型的高铁对沿线城市要素集聚影响研究——以京广高铁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运输的出现与发展是区域要素流动的基本前提,而高铁的出现改变了交通运输格局,对沿线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在我国“八纵八横”高铁建设时代背景下,高铁网络的形成改善了城市的区位条件,提高了城市之间的通达性,促进经济要素在区域间快速流动。本文将以京广高铁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高铁开通对沿线城市要素集聚的影响机理和大小,并对推动高铁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展开进一步讨论。
  本文首先,从高铁与区域发展、要素集聚和测度方法三个方面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其次,在理论层面,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了高铁对要素集聚影响机理框架,并结合国内外现实案例,提出高铁对不同城市影响的非均衡性;最后,在实证层面,以京广高铁为例,通过引入倾向得分匹配法,为高铁沿线城市匹配具有共同趋势的对照组,再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准确估计高铁对资本、劳动力、技术三个要素层面的影响大小和方向,进一步探讨了随时间变化的边际动态效应和不同规模城市的异质性效应,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安慰剂和分段平行假设检验。
  研究发现:(1)高铁建设提升了交通运输能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同时通过时空压缩,提高可达性,降低交易成本,加强要素整合效应,优化产业结构。(2)京广高铁沿线城市高铁开通年限不同,对不同要素影响存在差异性。京广高铁对资本要素影响呈现倒N型变化,当高铁开通一定年份后,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步减弱,带动资本要素的扩散;而对劳动力和技术要素,在高铁开通初期无显著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表现出正向且显著的积极影响,说明高铁对劳动力和技术要素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3)在不同规模的城市间,京广高铁对不同要素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高铁对大城市的影响显著,而对中小城市的影响较弱或不显著,说明对中小城市产生了明显的虹吸效应。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内部审计的出路在于信息化,信息化是内部审计领域的一场革命。本文采用新技术社会学的SST理论,建立了油田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SST模型,无缝分析了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信息化的需求以及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技术层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评估、选择过程,并实证分析了油田企业4大审计信息化平台及一些业务信息化平台辅助审计的应用,总结了应用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途径,对信息化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前瞻性与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同时,我国正在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不利局面。在经济环境大幅萧条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需要寻找新的赢利点,实现传统产业发展及技术产业结构现代化的转变,因此探索技术并购与多元化经营的实现途径是具有必要
1引言据报道,桑叶中含有粗蛋白15%~30%、粗脂肪4%~10%、粗纤维8%~12%、无氮浸出物30%~35%,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元素。还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植物甾醇、黄酮类、生物碱和多糖等)。本试验是研究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不同添加量的桑叶,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桑叶饲料化利用的营养性和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试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