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和企业迫切需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国际技术溢出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自中国政府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456.7亿美元,超越日本升至全球第二,并首次实现了对实际利用外资额的超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不断扩张的同时,也在空间维度上体现出地区间的高度不平衡性,东部省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都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的省份。而且,对于在对外直接投资上存在优势的省份及其周边地区,其技术水平也集聚性地优于其他省份。在这一背景下,将空间地理因素纳入考量,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对于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现有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与影响因素,极少有从空间视角进行的研究。因此,本文从空间角度入手,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对现有研究的有力补充。本文选择2004年至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对全样本数据和分地区的子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别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在全国层面和不同地区间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了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机制分析,首先对基本概念作出界定,接下来系统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并分企业、产业、国家三个层面总结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机制。第三章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首先,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特征、行业分布与地区分布,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整体规模发展极快,并购投资方式十分活跃,同时在行业分布、国内分布与东道国分布方面都存在极强的集中性。其次,从研发支出、研发人员、研发产出三个方面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在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整体规模上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在强度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专利授权数量不断提高,同时结构得到优化;东部地区在三个方面均大幅领先中西部地区,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第四章为实证分析。首先,根据现状分析得出的特点提出假设,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并检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代表变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代表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接下来,采用一系列检验确定使用时间空间双向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并对全样本数据和分地区的子样本数据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不仅对本地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且对邻接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也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分地区子样本数据有着相似的回归结果,并且东部地区省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本省和邻接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效果比中西部省份高出许多。第五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在归纳本文主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