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救济及预防问题研究——以济南菜板伤人案为例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feng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案件也随之增多,以前由于我国尚没有对抛掷物致害责任的相关规定,造成各地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判决各不相同。随着《侵权责任法》的颁布,这类案件今后便有了一个明确的法律依据。虽然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在归责上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受害人能否得到实际有效的救济,还是有待完善的,本文就如何完善对受害人的救济进行了相关分析。并且此类行为对社会安全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不能总是等待损害发生了才进行救济,而是要防忠于未然,才能避免事故,减少损失,因此本文对如何防范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也进行了相关探讨。  本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济南菜板伤人案的基本案情,并将此案的判决与类似案件判决进行比较,发现对于同类案件法院的不同判决所引发的争议。通过分析争议的焦点,发现《侵权责任法》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分析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案件的特点,针对案件的特点分析《侵权责任法》在救济受害人时,法律规定及适用方面存在的不足。  第三部分针对《侵权责任法》在救济受害人方面存在的不足,来寻找更多的救济途径,如责任保险,社会保障以及物业责任,并运用法律的经济分析以及法理分析等方法,对每种救济途径的特点、可行性以及缺陷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部分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第四部分根据各种救济途径的比较,提出完善救济受害人的措施,即综合运用各种途径来救济受害人。  第五部分针对抛掷物致人损害案件的特点,提出预防此类案件发生的措施。
其他文献
人是全部人类历史活动的条件和归宿。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实现史,也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日益成熟的历史。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
2006年7月31日,张某等82名投资者诉蓝田股份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案,由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等8个被告对原告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赔偿总金额
公民申诉权指的是申诉主体因其权益遭受公权力执行者的职务侵害,依法向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提出撤销、变更原处理决定,或责令改正、恢复原貌并赔偿损失的权利。公民申诉制度的产生是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救济渠道多元化的产物。其实质是公民私权利对抗行政公权力。自1809年瑞典首开以监察专员的形式受理公民申诉的先河以来,申诉救济行政相对人权利、有效监督并抑制公权力扩张的功效逐渐为世界各国认可并接受。我国宪法第41
20世纪出现的互联网是人类社会信息革命的又一次飞跃,并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迅速发展壮大。如今,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著作权是在传统著作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