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聊感是人类普遍而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当个体面对贫乏的刺激时,无法体验到需求满足,从而产生冷漠、无助等不愉快的复合情绪状态。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己的主观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评价。抑郁也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即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受阻或遇到挫折时产生的悲伤、无望、无助、烦闷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并随之引发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行为问题。若个体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中,将会对其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学业倦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而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若人们长期处于一种无聊的状态,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和不良行为,如焦虑、抑郁、学业倦怠和网络成瘾等,进而影响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本研究采用文献探索、问卷法对大学生无聊感、主观幸福感,抑郁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与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所选用的《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大学生群体。2.无聊感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但程度不高,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无聊感在家庭所在地和年级方面存在差异。3.主观幸福感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专业和年级方面存在差异。4.抑郁情绪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且总体情况比较严重。大学生抑郁在家庭所在地和年级方面存在差异。5.学业倦怠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学业倦怠在年级方面存在差异。6.大学生无聊感、主观幸福感、抑郁和学业倦怠等变量之间两两相关显著。无聊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相关;无聊与抑郁、学业倦怠存在正相关;抑郁、学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相关;抑郁与学业倦怠呈正相关。7.大学生抑郁、学业倦怠在无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多重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