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业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我国的马铃薯深加工业发展很快,马铃薯淀粉、马铃薯全粉、马铃薯食品等生产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陈芳,2002)。虽然马铃薯深加工技术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是马铃薯量的7倍以上,其中有机物含量较高,COD值通常在6000—10000mg/L之间。其中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三类废水:第一类,废水主要受悬浮物(泥沙)的污染,还含有小土豆或小块薯类、芽、草、叶、根等,这些污染物约为土豆重量的1—5%;第二类,废水主要含有有机化合物,如糖类和蛋白,相当浑浊,除了溶解的有机物外,还含有相当多的不溶解物质,如淀粉微粒、细胞、土豆种芽小片、根纤维以及叶子等;第三类,废水(冷却水)实际上是未受污染的水,冷却后可循环利用。因此,实际要处理的废水为第一、二类废水。目前,对于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国内外采用的路线有以下几种:(1)单纯曝气法;(2)自然处理法;(3)生物处理法。单纯曝气法由于处理成本高,停留时间长,处理效果低,而限制了它的推广;采用自然处理法需要一定的农业浇灌用地和干旱的气候条件,这种方法受到很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它的大面积推广;生产淀粉的原料以马铃薯为主,马铃薯废水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悬浮的以呈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且不含有毒物质,可生化性良好,采用生物法处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生产,在生产工艺、季节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本试验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混凝强化固液分离—水解酸化—UASB—曝气氧化塘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马铃薯淀粉有机废水的可行性、处理效果及运行参数,为国内马铃薯淀粉生产厂家提供一条低成本、高效、适用的废水处理路线。另外,马铃薯淀粉废水属于一种高浓度,有机物含量高的废水,所以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为其他类似的废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该工艺对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良好,CODcr去除率可达到95%左右,BOD5去除率为98%,其他指标也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GB8978—1996),与其他处理工艺相比,处理成本也大为降低。证明该工艺能够解决马铃薯淀粉废水的达标排放问题,适合当前马铃薯淀粉生产行业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处理工程的整体效益,及其对环境生态的意义,本试验研究的最后还对该工艺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并提出个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