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参与旅游被认为是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理论的丰富与参与实践上的不成功引发了学者们的反思,增权理论因而被引用到旅游领域。所谓增权,就是增加权能。但是,给谁增权、增什么权、如何增权却一直困扰着广大学者和实际操作者,针对此,学者们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对多处旅游目的地进行了调研分析,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不可避免,学者们的研究最终都将增权与经济挂钩,且由于国外旅游发展环境与国内环境的差别,国外旅游增权的模式照搬到中国,最终结果是不成功。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乡村性”,其核心吸引物是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其发展离不开当地社区及居民的参与。然而,在乡村地区,由于村民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权利意识不强,在与政府、旅游企业等强势群体的权力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往往被排除在旅游发展之外。增权是激发社区居民权利意识、提高参与能力、保障其旅游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的模式,对于指导中国传统乡村的持续旅游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文章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筛选出有关社区旅游增权手段、影响要素和增权内容的相关指标,并设计问卷在毛家峪进行发放。对回收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社区旅游增权手段主要包括制度增权、教育增权和信息增权;影响要素主要包括社区管理、个人素质和外来冲击;增权内容包括经济增权、社会增权、心理增权和政治增权。结合文献分析和问卷数据分析,构建一个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增权的理论框架,并从增权的目标性、增权的阶段性、社会增权的优先性、制度增权的必要性、教育增权和信息增权的交叉性进行了阐述。随之,通过分析毛家峪地区的社区增权对前文提出的机制进行验证分析。最后,从甄别旅游目的地的去权根源、明晰旅游发展阶段、区分受权主体、建设治理平台、构建保障制度和维持教育培训的连续性六个方面提出了推动乡村社区旅游增权进程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