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单纯屈光矫正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国内最新弱视诊断标准,收集首次在我院门诊确诊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58例(116只眼),年龄在4-15岁(平均年龄6.2±2.13岁),8岁以上9例,8岁以下49例。其中中度远视19例38只眼(平均等效球镜+3.45±0.93),高度远视17例34只眼(平均等效球镜+7.4±1.18),远视散光18例36只眼(平均等效球镜+2.22±1.32),混合散光4例8只眼(平均等效球镜+0.22±0.45)。在排除双眼屈光参差,斜视或形觉剥夺等其它可能导致弱视的影响因素后,所有患者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点双眼,睫状肌麻痹后验光,配镜原则是根据患者年龄并结合患者眼位(隐斜)给予全矫或保留生理性的远视度数,散光足矫。然后进行追踪随访并记录患者戴镜后三个月、六个月及一年时的视力。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屈光矫正三个月时视力达到同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的有57只眼(49.1%),六个月时有84只眼(72.4%),一年时有102只眼(87.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81,P=0.000)。随访一年视力平均提高3.59±2.04行,其中视力提高≧2行的弱视眼占90.5%(105只眼)。100%(38只眼)中度远视患者、82.4%(28只眼)高度远视患者、83.3%(30只眼)远视散光患者及75.0%(6只眼)混合散光患者达到同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50%(9只眼)8岁以上患者视力达1.0。结论:多数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通过单纯屈光矫正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准确的验光和正确的屈光矫正方法是提高这类弱视患者视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