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是我国北方主要栽培的果树之一,曾经在我国果品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古代被列为“五果”之一(吕增仁,2002)。但目前我国杏树栽培存在着面积小、产量低而不稳、管理粗放、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王少敏, 2002),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种更新太慢。国内近几年尽管也引进并选育了一大批杏新品种,但对这些新品种尚缺乏系统的比较试验研究。本试验就以国内栽培比较广泛的金太阳、凯特、红丰、新世纪等11个杏新品种为试材,在菏泽学院果树科技示范园内,对11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并根据生产中存在的坐果率低、易发生花期冻害和夏秋涝害等实际问题,通过试验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或改善措施。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在供试验的11个品种中,欧洲生态系统中的金太阳、凯特、大棚王杏以其败育花少、坐果率高、结果早、丰产性强、果个较大或特大、外观较好、品质较优、适应性较强等优良的综合性状,可以作为主栽品种在生产中推广;玛瑙、意大利1号、黄金杏尽管也表现出早果早丰性强等优点,但因其或果个偏小、或风味太酸、或品质稍差等缺点,建议不宜再作为主栽品种大规模引种、推广。华北生态系统的德州果杏表现出坐果率高、早果早丰性强、品质优良等众多优点,可以作为主栽品种发展;红丰、新世纪两品种,尽管早果性稍差,但也表现出早熟、优质、外观艳丽等众多优点,通过采取合理配置授粉树、加强夏季修剪、提高花芽分化质量、提高坐果率等栽培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其产量水平,仍将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试管早红和试管早荷两品种,尽管也表现出早熟、优质等优良性状,但其早果、丰产性差,在没有探索出提高其早果、丰产性的有效措施之前,应限制大规模发展。2、参试的6个欧洲生态系统品种与5个华北生态系统品种相比普遍表现出完全花比率高、自交亲和性强、自然授粉结实率高、早果性和丰产性强等优良性状,且自然授粉结实率与完全花比率之间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性。3、通过试验得出:于萌芽前10天喷施250倍的PBO液或花期喷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