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基结构对全氟聚醚疏水疏油性能的影响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o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碳化合物因其出色的低表面能、高热稳定性和高化学惰性等优良性质,使其在低表面能涂料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氟碳低表面能涂料研发的深入,人们发现氟碳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涂料的表面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含氟碳原子数大于等于8的长链氟碳化合物才能达到较好的表面性能,但长链氟碳化合物具有难降解、生物累积毒性高和环境危害大的缺点,其使用范围已逐渐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氟碳化合物的另一重要成员全氟聚醚,因为其生物可降解和累积毒性低的天然优势,使其成为可以取代传统氟碳化合物的理想材料。本论文主要旨在研究全氟聚醚在低表面能涂料上的应用,重点考察了不同间隔基基团对涂层表面疏水疏油性能的影响。研究工作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设计思路制备了4种不同间隔基结构的全氟聚醚硅烷:FA-1、FA-2、FA-3及FA-4。通过傅里叶红外测试仪表征所得产物的结构。将所合成的全氟聚醚硅烷应用于手机玻璃抗指纹涂料,均匀涂布在手机触屏玻璃上,通过热固化方式成膜,着重考察了不同间隔基结构、不同固化温度、不同分子量和不同稀释浓度对其疏水疏油性能的影响。所合成的PF-1、PF-2、PF-3、PF-4在150℃烘烤下水接触角分别为109°、94°、112°、110°,正十六烷接触角分别为58°、58°、68°、64°,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疏水疏油性能。其中PF-3与PF-4在25℃常温条件下也能达到较高的疏水疏油角,分别为105°、1000和55°、59°°说明分子内极性大小、间隔基结构长短和苯环刚性基团都对全氟聚醚硅烷的自组装过程有促进作用。同时固化温度升高、分子量增大和浓度升高也能提高全氟聚醚硅烷固化膜的疏水疏油性,但也带来了成本升高和膜层表面质量下降等问题。(2)设计合成了两种全氟聚醚丙烯酸酯和全氟聚醚苯乙烯两种不同间隔基单体。将所合成的全氟聚醚单体应用到一种用于聚酯薄膜抗指纹的光固化涂料中,通过测试薄膜涂层的水接触角和抗指纹能力,比较不同间隔基结构、含氟链段长短和含氟单体含量等对性能的影响。全氟聚醚丙烯酸酯、全氟聚醚苯乙烯两种结构单体制成的光固化的薄膜疏水角最大为104°和112°,抗指纹等级最佳分别为B、A。由实验实验数据可知,含苯环结构的的全氟聚醚苯乙烯单体制得的光固化薄膜具有更佳的疏水性和抗指纹能力,六聚全氟聚醚单体固化薄膜展现出了更加的疏水性与抗指纹性,这是因为含氟链段长度增加,其涂层表面含氟量增加。说明全氟聚醚链段长度对膜层的疏水疏油也有较大影响。
其他文献
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河南着力打造、重点部署建设了全省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平台系统,其提供的信息化"教学+教研+管理+创新+家校沟通"策略,为破解
采用熔融共缩聚反应法合成聚(丙三醇-癸二酸-柠檬酸)酯(PGSC)弹性体,再采用半原位聚合和研磨分散的方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CNT)/PGSC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
已有报道显示MKNK2在HER2过表达的细胞中水平升高并持续激活。MKNK2通过磷酸化激活蛋白质合成中的限速因子eIF4E,促进一些涉及细胞周期,凋亡及血管生成等基因的翻译,然而有关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32岁的英属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吉隆市出生的莫理循(Morrison,George Ernost)从澳大利亚来到他视为神秘国度的中国上海.次年受聘担任英国《泰晤士报》驻
期刊
二十世纪以来,《琵琶记》诸明刻本,被发现者尤多。诸本纷纷以“元本”为号召,究竟谁真谁假?本文在综述前人的努力时,指出:“元本”《琵琶记》的发现与研究,实际是一个关于“元本”
对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木莲生长特性进行了调查,并采用RAPD-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落叶木莲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落叶木莲的胸径一树高生长曲线为y=-0.0043
随着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改革日渐深入,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管理理念和方式日新月异,而大部分运输收入核算业务仍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固化的流程已无法适应客观环境和管
叙述了国内外石墨换热器的发展概况、性能、生产工艺路线和应用研究。着重分析了国内外制造石墨换热器所采用的新型材料、制造工艺,以及国内外石墨换热器的技术经济参数,指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