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已经经历过数次的改革,每一次的改革都带有明显的“自上而下”的特点,也就是说是由行政力量而非市场力量主导进行的,这必然地导致了每次改革都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目的。因此,金融和经济之间仍然存在着相互抑制的局面。随着中央政府对农村经济的重视,我国农村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农村金融体制也在经历着又一次的改革。而在理论界,学者们对于金融体制的改革各持己见,无法达成共识。如农村信用社的改制到底是应该坚持合作化还是商业化,邮政储蓄资金到底应该如何利用,等等。因此,探讨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弊端与改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历史,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农村金融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做出了评判。在参照了发达国家发展农村金融的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全文共分六章,其结构和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农村金融的定义以及与城市金融的不同之处。同时介绍了我国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及其演变。
第二章追溯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史并归纳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历次改革的特点。
第三、四章,具体介绍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和现状,结合数据分析,指出了存在的缺陷。并从总体和个体两个层次对其成因做了剖析。
第五、六章,介绍了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给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