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消毒方式对自来水水质有很大影响,本文以太湖水经过预臭氧-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来考察自由氯消毒、氯胺消毒、紫外消毒、紫外与自由氯联用消毒、紫外与氯胺联用消毒等不同消毒方式对生物活性炭出水水质的影响。本试验的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氯消毒方式时,投加量越大,余氯消减速率越快。当是自由氯消毒时,投加量分别为0.5mg/L、1.0mg/L、1.5mg/L、2.0mg/L、3.0mg/L;接触时间在30min内时余氯的消减速率最高(投加量:3.0mg/L,消减速率:1.64mg/(L?h))。当是氯胺消毒时,投加量工况与自由氯消毒相同;在接触时间2~9h内消减速率最高(投加量:3.0mg/L,消减速率:0.18mg/(L?h))。余氯浓度变化在接触时间9h后趋于平缓,在接触时间为24h时,采用自由氯消毒,较小投加量0.5mg/L、1.0mg/L、1.5mg/L的水样余氯浓度为0,较大投加量2.0mg/L、3.0mg/L的水样余氯浓度分别为0.2mg/L、0.88mg/L;采用氯胺消毒,余氯浓度均约为初始浓度的一半。(2)采用不同消毒方式,对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紫外线消毒(辐射剂量:40mJ/cm2;AOC:89.793μg/L,比初始值高2.00%)、氯胺消毒(投加量:1.5mg/L;接触时间:9h;AOC:139.342μg/L,比初始值高28.61%)、自由氯消毒(投加量:1.5mg/L;接触时间:5h;AOC:132.953μg/L,比初始值高42.08%)。(3)采用不同消毒方式,对消毒副产物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紫外线消毒(辐射剂量:40mJ/cm2;三卤甲烷:2.20056μg/L,比初始值高62.37%)、氯胺消毒(投加量:3.0mg/L;接触时间:5h;三卤甲烷:7.01572μg/L,比初始值高642.94%)、自由氯消毒(投加量:3.0mg/L;接触时间:24h;三卤甲烷:13.80239μg/L,比初始值高849.20%)。(4)紫外线消毒与自由氯消毒联用、紫外线与氯胺消毒联用均会加快余氯的消减,但是变化幅度很小。两种联用消毒方式对DOC的影响相似,均较小;对AOC及三卤甲烷的影响相差很大。消毒5h后,紫外线消毒与自由氯消毒联用的AOC浓度高达128.542μg/L,三卤甲烷浓度高达4.66293μg/L,比紫外线消毒与氯胺消毒联用高出57.65%、220.75%。单从试验角度分析,以AOC和三卤甲烷为标准,紫外线消毒最优,氯胺消毒次之,而后为紫外线消毒与氯胺消毒联用,再为自由氯消毒,最后为紫外线消毒与自由氯消毒联用。考虑到各消毒方式的优缺点,从实际应用出发,推荐使用紫外线消毒与氯胺消毒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