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异蛋白复合凝聚是开发新型功能性生物材料的方法之一。通过调整异蛋白复合凝聚相关参数,可获得理想的复合凝聚物。但这需要对异蛋白复合凝聚形成规律、相行为、影响因素、动力学和热力学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索。本研究以带有相反电荷的大豆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和酸性明胶为原料,系统研究大豆蛋白与酸性明胶复合凝聚的有关机制,分析体系温度、pH、离子强度和混合比对复合凝聚的调控作用,旨在为新型异蛋白复合
【基金项目】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0401504); 广州市对外科技合作项目(项目编号:201807010102); 广东省科技厅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项目编号:2016B020203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蛋白复合凝聚是开发新型功能性生物材料的方法之一。通过调整异蛋白复合凝聚相关参数,可获得理想的复合凝聚物。但这需要对异蛋白复合凝聚形成规律、相行为、影响因素、动力学和热力学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索。本研究以带有相反电荷的大豆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和酸性明胶为原料,系统研究大豆蛋白与酸性明胶复合凝聚的有关机制,分析体系温度、pH、离子强度和混合比对复合凝聚的调控作用,旨在为新型异蛋白复合凝聚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1)研究了25℃下,pH和混合比(大豆分离蛋白:酸性明胶,w/w)对大豆分离蛋白/酸性明胶复合物相行为、形成规律和形成热力学的影响。大豆分离蛋白/酸性明胶混合体系在pH 6.0且混合比为1:1和1:14时形成可溶性复合物,而在混合比为1:2~1:9时发生液-液相分离,形成复合凝聚物。当pH从6.5升至7.0时,复合物的浊度、粒径、ζ-电位绝对值减小。等温滴定量热法表明,大豆分离蛋白与酸性明胶的复合凝聚是自发性的(吉布斯自由能ΔG<0)放热(焓变ΔH|熵变TΔS|)。复合物在pH 6.5、pH 6.75和pH 7.0时的化学计量比(大豆分离蛋白:酸性明胶,w/w)分别为1:9.5、1:10.3和1:13.9。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均参与复合凝聚。(2)研究了温度、pH和混合比(β-伴大豆球蛋白:酸性明胶,w/w)对β-伴大豆球蛋白/酸性明胶复合物相行为、形态结构、形成规律和形成热力学的影响。25℃时β-伴大豆球蛋白/酸性明胶混合体系在pH 6.0且混合比为1:1和pH 6.5且混合比为1:3时发生固-液相分离,其他实验组发生液-液相分离。复合物在pH 6.0和pH 6.5的化学计量比分别为1:6.9和1:8;40℃时β-伴大豆球蛋白/酸性明胶混合体系在pH 6.0且混合比为1:1时发生固-液相分离,其他实验组发生液-液相分离。复合物在pH 6.0和pH 6.5的化学计量比分别为1:7.4和1:9.2。β-伴大豆球蛋白/酸性明胶的复合凝聚是自发性的放热反应,由静电相互作用主导,当体系pH和温度升高时,复合物浊度降低,形成速率减缓,粒径和ζ-电位绝对值减小,|ΔH|与|TΔS|均减小。(3)研究了40℃下NaCl浓度对β-伴大豆球蛋白/酸性明胶相行为、形态结构、形成规律和形成热力学的影响。β-伴大豆球蛋白/酸性明胶混合体系在NaCl浓度为5 m M且混合比为1:4、1:5时出现液-液相分离,其他实验组则出现固-液相分离。体系NaCl浓度从5 m M增长到20 m M,复合物浊度降低,形成速率下降,粒径和ζ-电位绝对值下降;化学计量比由5 m M时的1:6.7转变为20 m M的1:8.9,|ΔH|、|TΔS|和|ΔG|均减小。
其他文献
聚酰胺12粉末因具有制件重量轻、耐腐蚀且机械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医疗与化工等各个行业中。本研究基于常压法制备聚酰胺12粉末,通过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了聚酰胺12的溶液结晶热力学、熔融结晶动力学和工艺条件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常压法制备聚酰胺12粉末的过程进行研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P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偏光显微镜对产品进行表征。通过实验探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但仍存在科学基础较弱、组织机制不完善、投入资金不足、修复技术及其标准缺乏等问题,影响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效。未来需要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作,建议:(1)更新修复理念,以科学规律为基础开展系统保护修复
与圆钢管混凝土柱、方钢管混凝土柱相比,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对于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不足,钢管易局部屈曲,承载力及延性相对较差,制约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实际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改进截面形式--内配椭圆箍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通过内配椭圆箍筋有效约束了核心混凝土,提升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及延性。为给该类柱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2D MOFs)纳米片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可控的纳米级别厚度、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等优点,在催化、气体分离和能源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现阶段2D MOFs纳米片的制备往往存在厚度不均一,形貌不可控等问题,特别是单层2D MOFs纳米片的合成尤为困难。因此,如何实现2D MOFs纳米片的精准设计与合成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基于此,本论文利用“
Ambisonics是一种基于物理声场重构的空间声重放系统,它通过空间谐波的展开,逐级逼近目标声场,重现目标声场的空间信息。得益于其严格的理论基础,自二十世纪70年代起源以来一直被国内外广泛研究。Ambisonics声重放将各阶空间谐波作为独立编码信号,并将其线性组合译码为扬声器信号,实现一定频率和空间范围内目标声场的精确重构。然而受到空间采样定理的限制,超出频率上限,将产生重构声场误差从而引起可
数据流图作为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软件分析和软件质量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典的软件工程方法中,以人工设计为主要方式的数据流图存在出图效率低的缺点。因此,通过自动提取软件需求文本中的图元素,进而提高出图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设计了一种自动提取数据流图图元素的方法,该方法先通过文本分类从软件需求文档中筛选出包含图元素的关键句,然后使用命名实体识别从句子中提取
传统信息服务系统(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ISS)的设计、开发、存储、维护、管理以及升级大多基于代码文件,可视化程度低,测试不便捷,难以满足ISS快速开发、部署和维护的要求。同时,由于不同终端通信通道对信息安全的支持程度不同,导致ISS还存在传输数据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模块化的多源信息聚合服务系统,用于提高传统ISS的开发效率、减少系统模块之间的耦合
化工罐区是多米诺效应事故的易发场所,火灾热辐射和爆炸碎片耦合作用是引发多米诺效应事故的典型原因,因此有必要探究火灾热辐射和爆炸碎片耦合作用下引发化工罐区多米诺效应事故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研究化工罐区系统增韧原理。主要内容如下:(1)火灾热辐射和爆炸碎片耦合作用下小尺寸储罐实验研究。利用散弹枪发射球形弹模拟小尺寸碎片,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不同撞击角度的球形弹撞击不同罐壁温度目标储罐的初始速度及剩余速度
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相关理论的完善,加之城市建设进入存量经济时代,旧城保护更新与传统建筑改造愈发成为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核心性问题。目前,历史街区中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已取得一定成效,街区局部状况有所改善,但整体环境老化衰败,与社会结构、功能需求失调脱节等问题仍然存在且有恶化趋势。因此,本研究以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历史街区整体有机更新为前提,对街区内“量大面广”、具有综合价值且包纳着广
2003年的SARS和2020年的COVID-19都将成为医疗卫生防疫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节点事件,推动医疗建筑在未来迈向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发展。正如《周易·既济卦》所言:“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由于传染性疾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健全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应该转变备战思路,加强主动预防和体系建设,在医疗建筑领域,作为主流类型的综合医院更应该增强其弹性机动的应变能力,在疫情爆发时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