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矿企业的生产、建设、开发活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工矿企业各类活动过程中对土地产生各类影响,造成了土地质量下降、生产能力丧失等各类问题。科学治理工矿区损毁土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合理组织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修复矿区受损土地以及加强区域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必要,不仅能给工矿区带来巨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也为工矿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证。本文以工矿区受损土地修复与利用为目标,分析了我国典型工矿类型对土地的损毁机理、损毁类型及损毁程度,总结了我国工矿区损毁土地的五种类型;随后针对受损土地的类型及修复重点,提出了工矿区受损土地修复技术;总结了采煤塌陷区受损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关键内容;并以徐州市贾汪区潘安采煤塌陷区为例,进行了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受损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工作。研究表明:①我国工矿类型多样,土地损毁类型因矿产赋存、开采工艺、土地利用等情况的不同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同一损毁类型在不同矿区的体现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讲分为挖损、塌陷、污染、压占、占用等五类;②因工矿区土地损毁类型及特征的不同,受损土地所需技术有着较大差别,主要分为土壤资源保护及地貌重塑、水系修复、污染抑制消除、景观生态重建等几类,由于土地损毁类型多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取修复技术。③采煤塌陷区受损土地整治与传统的土地复垦、土地整治有着一定的区别,应注重塌陷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土体重构、损毁水系修复等方面的设计。④以徐州潘安采煤塌陷区为例,在进行项目区塌陷程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适宜性评价,将项目区分为高优农业区与生态整治区,并针对塌陷区特点进行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及林网设计,使用了土体重构,表土剥离,水系修复,生态保护等技术,恢复塌陷区的土地利用,提升塌陷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综上,工矿区受损土地的修复与利用,应在充分分析土地受损的机理、特征的前提下,选择科学恰当的修复技术,针对区域特性进行规划设计,以达到从根本上修复受损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工矿区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可能的创新点:①对不同工矿区对土地的损毁进行了总结;②提出了工矿区受损土地修复的关键技术;③提出了采煤塌陷区土地整治的关键内容,并进行了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