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我国音乐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萧友梅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之父”,在20世纪初期,以他为首的一批作曲家从欧洲引入了艺术歌曲,由此,艺术歌曲获得了极大发展,推动了我国新音乐的发展。萧友梅创作了非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曲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影响了一大批当代国人以及作曲家。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在当时有很大的建树,在他的大力推进下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专(后来的上海音乐学院)。他是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奠基者之一,他运用了德国大小调曲式的结构为中国诗词谱曲,同时由于对西方作曲风格的不断尝试和探索,萧友梅先生早期的声乐作品作曲手法略显稚嫩,但是却显现了近现代中国艺术歌曲的萌芽状态是什么样貌的。通过对他的作品风格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体现出了众多艺术歌曲创作者所做出的积极探索,他的很多作品都非常流行,较为经典的如《问》、《南飞之雁语》等等,囊括了学堂乐歌、革命歌曲和校园歌曲。萧友梅作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先驱之一,初次运用西方音乐的理论来改进中国传统歌曲并且深入的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不可多得的。本文将从萧友梅先生早期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特点和演唱方式作为切入点,提出自己的拙见,希望能够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研究尽一些犬马之劳。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概述了爱国作曲家萧友梅的生平以及这两首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第二章详细分析《问》、《梅花》这两首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和特点;第三章进一步落实到这两首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方面,结合中国歌曲的咬字归韵的特点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最后从前文提到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概括,从而总结出萧友梅早期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及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