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视野看“洋节热”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间的相互联系日趋密切,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传统文化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共享的资源。其中,“洋节热”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洋节”开始风靡中国,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和追捧,形成了“洋节热”,比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和“万圣节”等。近年来这些“洋节”在中国社会越来越盛行,尤其以“圣诞节”的人气最旺,其流行的趋势愈来愈甚。西方文化的传入一方面繁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对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所以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就必须要高度关注和重视。研究“洋节热”这一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研究中西节日文化融合交流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我们更加深入挖掘文化交流的深刻内涵;另一发面,通过对“洋节热”现象背后的原因解读,可以对症下药地寻求在中西文化冲击的挑战下,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有力对策,使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能够传承并发扬光大。尽管“洋节热”现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学术界对于这一课题的关注程度还显得不够。而且现有的研究相对过于表象化或侧重于相同的方面,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深层次的角度研究还比较少,相关的综合研究成果也不多见。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使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方面,进而促进并激发更多的学者来进行中西传统节日文化融合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社会调查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在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和大量数据的分析上,透过这一文化现象,发现问题,进而探究其形成原因,又通过具体的节日现状分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即要正确看待“洋节热”现象,在文化融合中,我们必须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让洋节成为传统节日的点缀。
其他文献
文本分类中的特征选择方法对分类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烟花算法是一种解决优化问题的群体智能优化方法,而特征选择的本质是离散空间的优化组合问题。本文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将烟
从扭臂式微驱动器模型出发,分析了器件在静电驱动条件下pull—in现象的产生条件,并给出公式化结果。讨论了器件的几何结构参数对于pull—in现象的影响,并对具体结构的器件给出了
1剪断脐带、犬齿仔猪出生后首先要立即清除口鼻腔中粘液,并迅速将全身擦干,如发现假死现象要及时抢救,在距腹壁5~8厘米处剪断脐带,再用5%碘酊消毒断口。
用准分子激光对高聚物材料进行微加工制作,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高聚物基生物芯片。采用248nm的KrF准分子激光器对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微细加工,探讨了准分子激光与PMMA相互
近年来光感芯片的应用已经日趋广泛,通过不同光照产生不同的信号,比如可以用作光传感器,也可以作为数码摄像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光感芯片研发出来之后,光感芯片的测试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