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可焊接性和优良的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由于其硬度较低(<250HV)、耐磨性较差,因此在磨损环境中使用寿命会大大缩减。低温渗氮技术作为应用最广的不锈钢表面改性技术之一,通过改善不锈钢表面的组织结构及应力状态,能够有效提高不锈钢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但是由于工艺温度较低,导致渗层普遍偏薄。在渗氮过程中,氮原子在材料中的扩散主要受渗扩处理温度和扩散激活能影响,虽然
【基金项目】
:
甘肃省科技计划的资助(20YF8GA05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可焊接性和优良的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由于其硬度较低(<250HV)、耐磨性较差,因此在磨损环境中使用寿命会大大缩减。低温渗氮技术作为应用最广的不锈钢表面改性技术之一,通过改善不锈钢表面的组织结构及应力状态,能够有效提高不锈钢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但是由于工艺温度较低,导致渗层普遍偏薄。在渗氮过程中,氮原子在材料中的扩散主要受渗扩处理温度和扩散激活能影响,虽然提高温度可以获得较厚的渗氮层,但会造成不锈钢基体贫铬现象出现,造成耐蚀性下降。而室温变形后的不锈钢,基体中会产生大量晶界、位错等结构缺陷,可以显著降低扩散激活能,增加渗层厚度。本文基于形变金属的回复及再结晶机制,以室温形变(10%、30%、50%)后的AISI316L奥氏体不锈钢为基体材料,分别采用保温1小时的回火(250℃、550℃、750℃)与950℃固溶处理,再进行380℃低温辉光等离子渗氮。旨在研究结构缺陷、晶界密度及第二相的变化对316L不锈钢低温渗氮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研究分析了形变量及回复与再结晶对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渗氮后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首先,将316L不锈钢进行室温拉伸形变,随后进行回复与再结晶处理。通过室温拉伸使其产生10%、30%、50%的塑性变形,形变样品的硬度分别为267 HV0.05、308 HV0.05、324 HV0.05,而原始样品的硬度为220 HV0.05,形变后样品的表面硬度提升至未形变前硬度的20%以上,并随形变量增大而上升。试验样品经形变后产生了大量形变组织,其密度随形变量增大而升高,并且在较低的形变量(10%)下就出现了形变诱发马氏体,其分量随形变量增加而上升,10%、30%、50%形变后316L不锈钢中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2.6%、13.2%、21.7%。当形变316L不锈钢经过回复与再结晶处理后,回复温度越低,形变量越高,形变样品中的马氏体分量及晶粒间的形变组织密度也就越高,试验样品的硬度变化也显示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形变样品经过最高温度(950℃)再结晶处理后,结构缺陷及马氏体完全消失,晶界尺寸明显减小,即晶界密度随再结晶处理前形变量增大而增大,显示出进行完全的再结晶现象,其表面硬度随晶界密度增大而升高。其次,对回复与再结晶处理后的形变316L不锈钢进行渗氮处理,并对复合渗氮样品进行结构表征。与原始渗氮样品相比,复合渗氮样品的渗层厚度、硬度都有明显提升,并且渗层都由过饱和氮固溶体组成,即室温拉伸形变产生的结构缺陷及第二相(晶体缺陷的增加、晶界密度的增大、形变诱发马氏体)能够促进渗层的增长。在复合渗氮样品中,(30%、50%)形变+(250℃、750℃)回复+渗氮处理的复合渗氮样品渗层厚度明显偏薄,而(30%、50%)形变+550℃回复+渗氮处理的复合渗氮样品的渗层则更厚。在透射电镜观察中发现,部分氮原子以Cr-N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渗层中的缺陷处,造成氮原子的局部塞积。随着316L不锈钢(30%、50%)形变后回复温度升高到550℃,渗氮后渗层中Cr-N的相对含量降低,氮原子的局部塞积情况得以缓解,渗层厚度出现大幅度增长;当回复温度到达750℃后,样品基体组织中缺陷密度及马氏体分量大幅度下降,短路扩散效应减弱,表现为渗层厚度的明显下降;而形变后950℃再结晶处理的316L不锈钢再结晶完全进行,随着晶界密度增大,渗层厚度随之增长。四组(10%形变+回复/再结晶)复合渗氮样品中,渗层厚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降低。最后,对复合渗氮样品进行性能表征。复合渗氮样品的耐蚀性、硬度及耐磨性都与样品渗氮前的形变量和热处理有关。AISI316L奥氏体不锈钢经过380℃辉光离子渗氮后,自腐蚀电位为-0.358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145×10-6。316L不锈钢基体的自腐蚀电位为-0.365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3.872×10-5,即380℃渗氮后的316L不锈钢的,其耐蚀性有所提高;316L不锈钢经复合渗氮处理后,复合渗氮样品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都大于原始渗氮样品,且小于未渗氮样品,而在同一形变量下不同温度回复后的复合渗氮样品中,其自腐蚀电位相差不大,但自腐蚀电流密度先升后降;不同变形量下再结晶处理后的复合渗氮样品,其自腐蚀电位随形变量增加而降低,自腐蚀电流密度随形变量增加而升高;在载荷10N以下磨损试验中,复合渗氮样品的硬度越高,磨痕宽度及磨损程度越小。当磨损试验中的载荷力为20N时,复合渗氮样品的渗层越厚,磨痕宽度及磨损程度越小。
其他文献
A-TIG焊(Act ivating TIG welding)是一种既能保证焊接质量,又能显著增加熔深的高效焊接方法,但需人工涂敷活性剂,难以保证涂敷质量,且不利于自动化,且对于铝合金,以往通过活性气体引入O的焊接方法并不适合这类金属的焊接。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组提出粉末熔池耦合活性TIG焊(PPCA-TIG焊,Powder Pool Coupled Activating TIG welding)
针对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严重的热积累而导致的成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以及堆积完成后成形件内部存在较大残余应力等问题。本文提出随弧激冷电弧增材制造方法来改善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严重的热积累以及降低成形件内部的残余应力。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随弧激冷对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应变的影响。最后再对堆积层的组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随弧激冷对电弧增材制造成形件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AN
6N01铝合金具有中等强度、良好的耐蚀性、加工性及焊接性,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和地铁列车的侧墙、盖板、车厢隔框等。6N01铝合金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线膨胀系数,当试件发生熔化前大量的热量已传入周边母材,所以焊接时需要较高的热输入,而过高的热输入导致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大、软化严重、力学性能低。采用K-TIG焊接工艺具有焊接接头质量优良、生产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因此,研究6N01铝合金K-TIG对接接头的工
Cr20Ni80合金是一种电热合金,室温和高温下均为奥氏体,由于其电阻率高且稳定、力学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在机械、冶金、军工等行业作为发热元件被广泛应用。点缺陷对合金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它的存在会破坏晶体点阵的周期性,使得电子产生强烈散射,因而影响合金的电阻率,并且点缺陷会改变合金中原子间的键合强度,引起合金力学性能的变化。但是点缺陷只有原子尺度大小,很难通过实验进行直接观察,而第一性
纳米多晶金属材料相比于宏观块体材料,其力学性能更加优异,因此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纳米多晶Al在拉伸加载时,不同的平均晶粒尺寸、孪晶含量、温度以及合金元素Ti对纳米多晶Al力学性能与变形机制的影响。主要获得以下的结论:(1)对于不同的平均晶粒尺寸,模拟表明,屈服应力与晶粒尺寸的关系可以用经典的Hall-Petch关系来描述。然而,当晶粒
以蜜蜂蜂巢为灵感设计出的蜂窝结构因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成本低以及优良的抗冲击性和吸能特性被应用于众多工程实际领域.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时效性和普及性远超历史任何时期,传统的蜂窝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交通工具因事故发生碰撞时吸收大量动能以保障乘客安全的要求,因此,具有更强吸能特性的蜂窝结构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但是对于不同蜂窝规格中分段分级蜂窝的研究较少,现有成果大多围绕
铜及铜合金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延展性、耐磨损及耐腐蚀性能等被广泛应用在微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和通信等高新领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其使用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尤其是高强度和高导电率。但是铜合金中高强度和高导电性是相矛盾的难以同时实现,这严重限制了铜合金材料的大规模应用。针对此问题,本研究通过对Cu0.8Cr0.6Zr合金进行不同路径的室温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及时效处理。采用OM、SEM、
D36钢作为一种低合金高强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耐腐蚀性能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海洋平台制造。窄间隙激光填丝焊焊接变形小,焊材消耗少、装配精度低、焊接效率高,可实现低功率焊接大厚板件,作为一种新型的焊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厚板连接。本文针对40 mm厚的D36低合金高强钢采用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的方式进行焊接。整个焊缝由1道激光自熔打底焊接和7道激光填丝焊接完成。分析了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并通过室温拉
铝铜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铝合金,由于其所具有的高强度、良好的延展性和低密度等优良特性,使得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正交轧制变形对铸造Al5Cu合金的性能进行改善提升,使得该合金的强度和延伸率有了较大提升。同时,通过研究不同时效温度以及不同时效时间的热处理下正交轧制Al5Cu合金力学性能的改变,得到最优时效状态,使得合金的强度以及延伸率都到改善。随后对最优时效状态下的合金
在铝板铸轧生产中,铸轧辊套是主要的消耗品。服役时,辊套表面受到高温和载荷的交互作用,常因提前出现磨损凹坑,影响使用寿命和铝板质量。对辊套表面进行强化,提高辊套表面的耐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对于提高辊套使用寿命以及稳定铸轧铝板的质量至关重要。新兴的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非常适合在铸轧辊套等相对大型的工件表面快速制备出大面积的激光合金化层。为了对铸轧辊套表面强化探索更高效新技术,选用高温性能优异的钴基合金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