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判断中功利性判断和道义性判断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22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道德判断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我们的道德判断到底是如何做出的?道德判断双加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的过程是认知和情绪相互竞争的过程,如果认知竞争过情绪最终处于主导地位时,人们就会做出功利性判断;相反,当情绪处于主导地位时,人们就会做出道义性判断。这也是目前最为广大学者所认可的道德判断的生理机制。本文的主要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道德判断过程中的功利性判断和道义性判断;同时结合行为数据和生物反馈指标,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重点考察了三个典型的因素——亲疏程度(即道德情境中涉及的人物与自己的亲疏程度)、人数多寡(即事件涉及到的受害者和被救者的人数)以及人员社会价值(即道德情境中所涉及的人物的社会价值)对道德判断中功利性判断和道义性判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本研究分为一个预研究和四个子研究。预研究是经典“电车难题”和“天桥困境”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施测,此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两个经典道德难题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测试结果和国外相同实验的结果,来分析中国文化背景下被试对此类问题的反应特征,为正式研究的材料编写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一、研究二和研究三分别通过改变“天桥困境”中天桥上人员与被试的亲疏,轨道上人员的数量以及轨道上人员的社会价值来研究亲疏程度、人数多寡以及人员社会价值这三个因素对道德判断中功利性判断和道义性判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四在研究一、二、三的基础之上,通过大灾难道德两难困境来探究亲疏程度、人数多寡、以及人员社会价值这三个因素均达到极端情况时对道德判断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1.经典“电车难题”和“天桥困境”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测试结果和国外研究结果类似,但是在做出选择的理由方面存在一些诸如“材料理解偏差”,“担心法律制裁”等额外因素。   2.亲疏程度是道德判断中影响功利性判断和道义性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关系越亲密,被试越倾向于做出道义性判断;且生物反馈指标表明,亲疏程度的变化可以显著影响被试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的情绪卷入程度,关系越亲密,被试的情绪卷入程度越大。   3.人数多寡是道德判断中影响功利性判断和道义性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事件结果可能危害到的人数越多,被试越倾向于做出功利性判断。生物反馈指标表明,人数多寡的变化并不能影响被试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的情绪卷入程度。   4.人员社会价值是道德判断中影响功利性判断和道义性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事件结果可能危害到的人员社会价值越大,被试越倾向于做出功利性判断。生物反馈指标表明,人员社会价值的变化并不能影响被试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的情绪卷入程度。   5.在高冲突的情绪和认知相互竞争中,情绪直觉更容易竞争过认知推理,主导道德判断的结果。   6.当事件中存在友情、亲情等情绪卷入时,女生相比男生在道德两难问题中更倾向于做出道义性判断,但在不存在此类情绪卷入时,女生反而比男生更倾向于做出功利性判断。
其他文献
道德耻感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道德行为与社会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不一致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简单来说,是社会道德规范下的一种耻感体验。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
被试在快速视觉刺激序列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RSVP)中识别并报告两个目标物刺激,如果第二个目标物(T2)紧随第一个目标物(T1)之后的200-500ms出现,那么被试在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内举办的马拉松赛事的城市也越来越多,马拉松赛事如火如荼的举行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热情。马拉松运动有强大的整合资源
应用文写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升学考试以及将来走入社会,都需要具有应用文写作能力。新课程改革后,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应用文写作的要求,但是高中
道德判断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和知识对道德现象进行分析、选择和评价的心理过程。道德观念是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具有一定隐藏性。目前;有关道德判断加工机制的理
考试作为一种教育评价方式,在目前的教育评价中得到了非常普遍的使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只是为考生提供一个笼统的分数报告,教师依据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而随着时代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