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问题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c59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培养人的价值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是激励人、提升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人文关怀,概言之是对人的关怀,其核心是尊重人、满足人、发展人,强调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关注人的命运和幸福。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在本质与目标追求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讲求对“人”的关注。“人”是各项工作的中心要素,将人文关怀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推动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解读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依据出发,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论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时代要求,尝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依据和内涵。从古今中外的人文传统出发,介绍我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阐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人文关怀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着重阐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扬弃的基础上,党的人文关怀思想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精神,既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通过对上述理论依据的论述,并结合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内在本质,阐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核心内涵,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本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方面,强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新含义有三个方面:满足人的需求与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第二部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实依据。首先从时代要求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重塑人们精神信仰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其次,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方面,通过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反思,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的诸种表现和后果,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再次,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取向出发,说明人文关怀是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共同要求,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障。  第三部分,尝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求如何将有关人文关怀深刻涵义的科学把握由一般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应正确处理和把握的三重关系入手,探索将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方法和应建立的机制,尤其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以人为出发点和工作中心,在教育实践中融入人文关怀、体现人文关怀。  概言之,本文试图从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从理论上把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和汲取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思想,尝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科学体系,以求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任何政党、任何组织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
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能否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越来越成为重要责任和核心任务之一
本文首先对查理·卓别林喜剧化表演概况进行介绍,分析其喜剧化表演的特征,深入解读查理卓别林喜剧表演的主题内容及影响.笑是我们进入卓别林喜剧世界的一把万能钥匙.他为什么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然而,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的超能力生产,使得安全事故频发、生态环境破坏、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因此,在煤炭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怎样保障煤炭行业
我国自古以来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并且发生的频率高。其中地震灾害是一种由地壳的自然运动引起的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的一种自然灾害。
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渐进式”改革开始发轫,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改革中普遍受益,社会中最贫困阶层的收入和生活也得到了“帕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