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环状混合痔是一种常见的肛周疾病,临床多采用外剥内扎及其改良术式来治疗,疗效各异,一直都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因此,如何选择最佳术式,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不适症状、保护肛门的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成为临床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一大难点。本研究拟通过对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疼痛症状评分五个方面进行比较,来观察和评价外剥内扎改良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03月至2015年10月在石家庄丰益肛泰医院办理入院的60例符合临床纳入标准的环状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格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变分级和既往史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采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改良术,对照组采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从临床疗效(总体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缘水肿、尿潴留、肛内坠胀、肛门狭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视觉模拟疼痛症状评分(VAS评分)五个方面进行比较,评估外剥内扎改良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临床一般资料的比较性别,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观察组:37.26±6.86岁,对照组:40.94±5.07岁;平均病程,观察组:7.35±1.61年,对照组:6.94±1.47年;病变分级:观察组:III期内痔19例,IV期内痔11例;对照组:III期内痔21例,IV期内痔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变分级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临床疗效(总体有效率)的比较(术后4周)观察组临床治愈25例,好转5例,无效0例,总体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治愈22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体有效率为100%。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3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术后肛缘水肿:观察组3例,对照组7例;术后尿潴留:观察组2例,对照组6例;术后肛内坠胀:观察组2例,对照组2例;术后肛门狭窄:观察组0例,对照组1例。在术后肛缘水肿、术后尿潴留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术后肛内坠胀、术后肛门狭窄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5.12±3.56天,对照组为24.37±4.19天;住院费用:观察组为8547.32±537.04元,对照组为11527.83±473.26元。两组两项观察指标分别比较,P值均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术后疼痛症状评分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症状评分为:观察组:术后6小时为1.82±0.33分,术后12小时为4.30±1.17分,术后24小时为3.28±0.93分;对照组:术后6小时为1.91±0.26分,术后12小时为6.41±1.23分,术后24小时为5.32±1.09分。术后6小时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相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改良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内痔脱出的症状,较外剥内扎术传统术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操作安全、费用低廉、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从根本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