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周围区域的<'1>H MRS和DTI应用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hanica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临床上治疗颅脑胶质瘤的关键是: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正常脑组织和保留脑功能,因此,确定肿瘤的边界意义重大。由于胶质瘤的浸润性生长特性,无包膜形成,有些胶质瘤表面上看边界清楚,但其边缘并非为肿瘤的真正边界,因此手术后易残留或复发,疗效多不好,预后差。尽管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对胶质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其对肿瘤浸润边界的判定仍有较大缺憾。已有研究表明:常规MRI对肿瘤边界的过估或低估高达40%[1]。CT和MRI增强扫描时所见的肿瘤强化边缘并不是肿瘤的真正生长边界。术前区分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并判定其浸润范围,对确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也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难题。本课题联合应用磁共振波谱(Maga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简称MRS)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简称DTI)新技术,研究脑胶质瘤周围区域代谢物的变化和细微结构改变情况,探讨两种新技术在确定胶质瘤边界方面的联合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30例胶质瘤患者于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间在我院经磁共振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分为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两组,按2000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法,将Ⅰ级和Ⅱ级胶质瘤归属于低级别胶质瘤组,16例;Ⅲ级和Ⅳ级胶质瘤归属于高级别胶质瘤组,14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8岁,男24例,女6例。以病灶对侧脑为正常对照。所有研究对象符合如下要求:(1)年龄在16岁以上,能配合完成MRI常规扫描和MRS、DTI检查。(2)没有颅脑器质性病变史(尤其是脑白质异常病史)。各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肿瘤区MRS检查和全脑DTI检查。增强扫描用马根维显或欧乃影按0.1mmol/kg体重静脉团注,为避免造影剂可能对波谱检查的影响,增强扫描与波谱检查时间间隔在24小时以上。检测的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ed,ROI)为3个:肿瘤强化区(或无强化的肿瘤中心区)、肿瘤周围区(包括有强化的肿瘤周围水肿区或无强化的肿瘤周围20mm范围内的“正常表现区”)和病灶对侧大脑正常表现区。测量各ROI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和肌酸(Cr)等代谢物的半绝对浓度和相对比值。DTI检查分别生成各向异性和平均弥散系数伪彩图,记录与MRS检测区相对应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和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diffusioncoefficient,ADC)数值。在FA图像上观察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周围区域脑白质纤维束的情况。在图片上做标记,为手术或活检时定位,以取得该处的组织病理结果。将数据归类并输入SAS6.12版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分别计算肿瘤周围区域各代谢物浓度比值、ADC值、FA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30例胶质瘤的MRS与DTI所测各值在3个区域的均数用SNK检验法进行两两比较,观察3个区域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对各组数据进行ANOVA方差齐性检验,在方差齐时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satterthwaite检验(t’检验的一种),比较高、低级别胶质瘤上述各值的差异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RS和DTI的相关性。所有检验水准为P<0.05。 结果:30例胶质瘤3个不同区域的Ch、Cr、NAA、Ch/Cr、NAA/Ch、NAA/Cr、ADC、FA均数基本符合正态分布。30例胶质瘤3个不同区域MRS和DTI各值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大部分结果在3个不同区域有显著性差异,但Cr均值在肿瘤强化区和肿瘤周围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周围区与病灶对侧脑之间亦无显著差异。NAA/Cr比值在肿瘤周围区和对侧正常区无显著差异。周围区域MRS和DTI各值的均数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进行比较,NAA/Ch、ADC、FA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p值0.0105,后两者均<0.0001)。高、低级别胶质瘤周围区域常见谱线比较:高级别的Ch峰升高明显,NAA峰降低明显,两峰相差极大;而低级别胶质的Ch和NAA两峰值相差相对较小,甚至为正常的波谱表现。FA图显示:低级别胶质瘤多以推移周围邻近白质为主,与邻近白质边界清楚,而高级别胶质瘤组则以破坏与浸润白质束为主,边界相对模糊。胶质瘤周围区域的Ch/Cr、NAA/Ch、NAA/Cr、ADC、FA各值用pearson相关分析,ADC与NAA/Ch、NAA/C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86和-0.3713,P值分别为0.0062和0.0434),ADC、FA呈负相关(r值为-0.8154,P值<0.0001)。对2例胶质瘤周围区域经MRS及DTI检查异常,怀疑有肿瘤侵犯的部位进行活检,病理证实有肿瘤细胞生长,各为Ⅲ级和Ⅳ级。 结论:本研究显示:1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周围区域的NAA/Ch比值明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周围区域NAA/Ch比值的差异有助于胶质瘤的分级,但单独应用对确定胶质瘤边界有困难。2不同级别胶质瘤周围区域的ADC、FA值有显著性差异,此差异亦有助于胶质瘤分级。FA图可显示肿瘤与邻近白质的关系。3胶质瘤周围区域的ADC和NAA/Ch值有明显相关性,联合应用MRS和DTI,对确定胶质瘤的边界具有较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是通过肩关节X线平片和MR检查对照研究,了解外伤后肱骨头下移程度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从2013年2月-2015年2月因肩关节外伤就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