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视角下的女性身份困境 ——莱辛《联姻》的后殖民主义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是英国杰出的女作家,于200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涉及内容广泛,有种族冲突、两性关系、女性命运及身份困惑等诸多主题,其中女性身份以及女性意识问题是其作品的重要选题。《三四五区间的联姻》(简称为《联姻》)是莱辛太空小说老人星的第二部。该部作品讲述的是地球被宗主国统治并被划分为五个区。在宗主国缺席的情况下,三区代表殖民者成为其殖民统治的代理者,同时三区也是一个殖民地国家。在这种文化语境下,三区的女王,爱丽接受宗主国的命令被迫嫁给四区国王,流散到四区,因身份杂糅而体验了文化疏离及相伴而至的身份困惑。最后,她在向往已久的二区,获得了新生,以超常的勇气和毅力完成了自我蜕变,达到自我灵魂的完善。因此,后殖民术语流散能更好地阐释这一现象。此外,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论界对该小说女主人公爱丽的文化身份研究己有涉及,但由于研究侧重点不同,在其表现、根源及出路等方面仍有进一步解读的空间。因此,本文把莱辛的《联姻》这部小说置于后殖民视域下,从流散角度探讨莱辛太空小说《联姻》中爱丽在流散过程中的女性身份困境,突出爱丽女性身份,从而进一步挖掘出爱丽身份困境的原因及身份困境的出路,以此来说明莱辛在《联姻》这部作品中重新定义自我身份的努力以及对流散女性的关注。包括引言和结论在内,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作家多丽丝·莱辛及其作品,综述了小说《联姻》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方法和意义等,为下面的论述奠定了基础。第二章主要对流散批评理论和女性身份理论进行梳理,详细介绍了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萨义德、霍尔和霍米巴巴的流散批评理论以及波伏娃等的女性身份理论,为下面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目标。第三章着重分析了爱丽在流散过程中女性身份困境的表现和缘由。爱丽被迫嫁给四区的国王本恩·艾塔之后,首先她作为妻子与丈夫产生了婚姻情感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份困惑;其次,她作为女王、姐姐、妈妈与三区的亲人产生了亲情上的疏离,缺乏归属感,随之其身份陷入了困境;最后,她的妻子、王后等身份失去后沦为两种文化的边缘他者,这令流散的爱丽寂寞不安,感到困惑茫然。第四章论述了爱丽身份困境的出路。第一节分析了爱丽的身份困境出路在于她的自我独立,自我超越;第二节解释了爱丽在第三空间找到了自己身份困境的出路,确立了自己的身份。第三节提出了爱丽是莱辛的化身,莱辛自我意识的超越为爱丽身份困境找到了出路。第五章结论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作为流散者,爱丽与莱辛有着相似的经历,她们最终勇敢地摆脱了社会束缚,踏上了主动流散之路,在“第三空间”找到了出路。莱辛用科幻的形式给读者展示了流散女性面对身份困境时必须自我独立、自我超越才能重新获得自我身份。
其他文献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理论的探索离不开表演实践的总结,为此,笔者通过表演研创作品《黄昏落日时》,促使自己在亲身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引发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中舞者“适应性反应”的认识与思考,力求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理论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舞蹈表演的难点在于它的“转瞬即逝”,其表演过程是无法进行重复的,这也就是舞蹈独特的魅力所在。可以看出,舞者在表演时每时每刻都在从心理层面适应自身、适应环境,最终以肢体
汉语语言形象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中最鲜明的特色组成,是外国学生接触汉的第一印象,在后续的汉语教学过程中,也会对学生学习汉语产生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2012年,中韩双方共同签署汉语合作教学的CPIK项目,笔者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在韩国首尔特别市白云中学、华溪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实践工作,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汉语的汉字、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形象了解,但有时并不准确,
近来年,随着社区社会工作发展,政府愈发重视社区社会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加大在社区队伍建设的投入,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在社区的落地,来增强社区社会工作的实效。国家将建立健全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领志愿者服务机制放在了重要地位,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将助力居民自治能力的提升、互助意识的觉醒,从而从更广的层面来推动社区中居民的社会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社区融合,可是经过几年的社区志愿者队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对治理领军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干部学校不仅是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一所学校,也是培养农村高素质干部的重要阵地,其旨在为乡村振兴输出一批批优秀的“领头雁”。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法治是乡村治理重要基础。正因为如此,农村干部学校在原有的课程设置上将法律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山东省的济宁市农村干部学校作为培养农村干部的先锋,其做法尤为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依法治国的推进,人们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纠纷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而保全制度则是在司法诉讼中运用较多的制度。也正是如此,随着司法案件增多,保全制度的广泛运用,使得最近几年保全错误侵权的现象也在猛增,而对此类侵权行为在《民事诉讼法》和《侵权责任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却涉及的少之又少,法官自由裁量权较大,极易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故而本文查阅各方资料,通过梳理研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无法忽视的问题,每一个国家,不同的民族,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文化互动。中国文化实现“走出去”,让世界看到我们是势在必行的。作为一名当代的“民间舞人”,深知中国的舞蹈文化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将中国的舞蹈语言推广至其他国家同样也是蓄势待发。在新西兰为期20周的海外教学实践,使笔者明白要想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分三个部分阐述了笔者的教学实
如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有更好的口语能力,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探讨交际策略的使用与口语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合理的。Nakatani(2006)提出社会情感策略和流利性导向策略的使用与口语成绩呈正相关。本文进一步探讨上述策略的引入(社会情感策略和流利性导向策略)对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成绩的影响。本文对交际策略的引入对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回答了以下问题:1.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策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百里洲区域面临着尖锐的人水矛盾,明清以来长江流域持续性移民迁入在为区域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的同时也进一步的加剧了区域内的人水矛盾。为应对洪涝灾害的威胁,百里洲的人们建设了堤、垸、闸、渠等多种形式的水利设施,并围绕水利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等事务形成了独特的权力结构。在此权力结构中,国家权利出于征收赋税和区域治理的目的对区域内的水利事务进行着有形或无形的干预,其中利用士绅阶层对“官督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第三语言学校学习汉语的学生,我们对其汉语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介绍问卷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被调查学生的性别、民族构成、学生的文化背景、学生的语言学习的能力等;其次调查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包括学生对中国的态度、学生对汉语的态度;再次调查学生学习汉语的现状,包括汉语课的开设的情况、汉语教材使用的情况、汉语学习难点、对教师教
21世纪初围绕俄罗斯发生了一系列地缘政治变化,形成了一些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它们被称为“帝国的碎屑”,都面临着不同的现状与前景。本文选取阿布哈兹、南奥塞梯与顿巴斯地区三个地区,通过对三者“边疆”地位的区别分析了三个地区政治道路选择的可能性,而后通过对三个地区的政治-社会模式的比较,分析了俄罗斯对不同模式的地区在介入和维持成本上的差异,进而推演俄罗斯对三者的政策选择之区别背后的逻辑。经过对三个地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