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众所周知,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左右冠状动脉的通畅性,对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病变范围、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必要行PCI术具有指导性意义。但是近年来临床发现许多冠脉造影病变严重狭窄的患者在行PCI术后,心肌收缩功能并无明显改善(心肌瘢痕或者心肌坏死),造成患者承受手术创伤,和精神、经济负担。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出了PCI术前有效评估存活心肌,对于行PCI具有决定性意义。常见的评估存活心肌的方法有: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声学造影(MCE)、MDCT等。本文通过查阅的321篇对存活心肌评估的文献对各项检查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总库(万方),PubMed等,对有关心肌梗死病人心肌存活的评价相关的文章进行筛查,去除综合资料不完善以及可信度较差的文章,将符合要求的论文汇总并且提取数据,计算每项检查方法在所有病例报告当中的敏感性以及占所有检查的百分比,分析各自的优点及临床的可行性。结果2005年-2013年检索出321篇关于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检测的文献。其中参试的心肌梗死患者3327人,其中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PET)者302人,其敏感性91%,使用率9.1%为,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者435人,其敏感性88.5%,使用率为13.1%,行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这1024人,其敏感性83.2%,使用率为30.8%,心脏磁共振(CMR)612人,其敏感性87.6%,使用率为18.3%,行心肌声学造影(MCE)的患者296人,其敏感性为89.5%,使用率为8.9%,行多排螺旋CT的患者有658人,其诊断敏感性为86.5%,使用率为19.8%。结论1.综上所述,PET作为判断心肌存活的“金标准”,其敏感性最高,而且有着高的确诊率。但由于其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未在临床普及。2.SPECT与MRI敏感性较PET低,其中SPECT空间分辨率较低,但由于其检查费用相对较为便宜已经应用于临床。MRI空间分辨率强无辐射,但由于不适于检查如心脏起搏器介入的心脏病患者而限制其应用。MCE敏感度较高但其特异性稍差而且操作不方便目前仅仅作为实验方法而未完全进入临床。3.组织多普勒技术敏感性稍低,但其应用率最高,易于普及。虽然检查心肌存活的结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室壁动度与技师的肉眼观察有密切联系,但由于其操作简便,费用低是基层医院开展心肌存活检测的有效方法。4. MDCT无法显示冠状动脉的细小分支,且检查时受心率影响较大,有辐射,但由于其操作简捷且且具有高图像分辨率目前已经较为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