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进入新时期,伴随着限售股的解禁,大股东有了一种新的获利方式,即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获利。作为公司内部人的大股东,其在二级市场上的减持行为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往往向市场传递负面信息,引起投资者的质疑。为了进一步了解大股东减持的原因、时机选择及产生的影响,本文以乐通股份为例,分析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本文主要采用规范性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乐通股份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进行分析。在规范研究部分,本文首先梳理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回顾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接着对控股股东减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别阐述了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控制权收益理论。在案例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乐通股份控股股东减持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同时描述了减持的特点,然后确定控股股东减持的原因,对控股股东选择减持时机的特点进行分析,再结合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和年报数据,归纳总结出乐通股份控股股东减持对中小股东以及上市公司的影响,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减持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本文正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说明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及选题背景,然后是对国内外控股股东减持动因、减持影响等相关文献的阐述,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控股股东减持行为的基础理论,主要是相关概念界定以及减持行为动机、减持方式和本文用到的理论基础的简要介绍。第三部分是乐通股份控股股东减持的案例介绍,在这个部分主要对公司的股权结构、减持背景、减持过程、减持结果以及减持的特点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是对乐通股份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进行分析,分别分析了控股股东减持的原因,选择减持时机的特征以及减持对中小股东和公司业绩的影响。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结论及启示,主要总结乐通股份控股股东减持的不利影响并阐述从中得到的启示。本文从乐通股份控股股东减持这一个案的分析中得到一定的启发,总结控股股东减持过程存在的问题,为国家政策的提出及投资者保护方面的改进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发现乐通股份控股股东通过减持获得了高额的收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出现下滑。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很重要,控股股东做出的决策往往是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股东约束其行为,很容易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需要完善控股股东减持相关规定,特别是对减持数量和减持时间的规定,而对于外部监管层要建立预披露机制,加强对大股东减持事前事后的跟踪和监控。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