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科夫等人提出,空间概念是建构和理解抽象意义的重要概念之一。在人类语言和认知的发展过程中,空间经验是一切认知经验的基础,社会现象、时间、精神活动等抽象领域的认知和表达都是建立在空间认知经验的基础之上。认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多数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意义来理解和表达的。儿童空间语义的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比如,儿童对空间维度词的使用是由简单向复杂、由具体向抽象、由本义向抽象域的隐喻意义逐渐发展映射的,其中空间维度词“高/低”是很重要的一对,但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和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三个实验测量了120名2-5岁儿童的空间维度词“高/低”的语义认知发展情况。实验一测量了儿童对空间的“高”“低”的认知情况。包括:本体高-位置高-低的先后习得顺序,以及当“本体高”与“位置高”发生冲突时,儿童在即时加工中优先选择哪一种。实验二测量了物体的特性(如颜色的明暗、新旧、人物的正反面)是否影响儿童对同等高度圆柱体的判断。实验三测量了儿童何时形成“高/低”垂直型隐喻意象图式,并以垂直型隐喻意象图式的形成为依据探讨儿童对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高/低”六个隐喻义项(情绪、数量、排行、年龄、地位、能力)习得的先后顺序。研究结果为:1、实验一表明:首先,儿童对空间维度词“高/低”的先后习得顺序为:本体高-位置高-低。即两岁儿童已经习得了本体高(80%),儿童四岁时才习得位置高(77%),直到五岁时才初步习得低(67%)。其次,两岁组儿童已经习得了本体高,还不能认知位置高,此时,当客体的位置高和本体高发生冲突时,两岁组儿童优先选择本体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习得位置高,直至五岁组,儿童已完全习得了位置高,此时,儿童优先选择位置高。2、实验二表明:物体的属性会影响儿童对等高圆柱体的判断。比如,两岁组的儿童已经认知了本体高,但是,判断两个相同高度的圆柱体时,儿童仍然认为粘有“鲜艳的颜色”图片的圆柱体是更高的。这种倾向性在两岁组、三岁组儿童中表现更显著,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趋势逐渐下降,五岁组儿童(约80%)已经可以不受物体特有属性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3、实验三表明:首先,三岁组儿童初步形成了“高/低”垂直性隐喻意象图式。其次,儿童对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高/低”隐喻义项习得的先后顺序为:情绪、数量、排行、年龄、地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