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状态下附加镜片对调节滞后和调节微波动的影响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研究注视马耳他视标与视频状态下,附加镜片对人眼调节滞后和调节微波动的影响,探讨视频对人眼调节反应的影响以及改变调节刺激带来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选取24名受试者(年龄范围为22~27岁,平均24.88±1.20岁;右眼和左眼的等效球镜屈光度数分别为-2.32±2.14D和-2.21±2.14D;其中男性9名,女性15名)。根据主觉验光度数给受试者配戴全矫等效球镜,并在此基础上随机附加度数为+1.50D、+1.00D、+0.50D、0.00D、-0.50D和-1.00D的镜片,采用GrandSeikoWAM-5500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调节反应,注视视标为距眼镜平面1m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马耳他视标和电影视频,分别注视1.0min和1.5min。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在不同附加度数下,比较马耳他视标和视频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调节滞后和调节波动在不同附加度数下的差异。   结果:   视频状态下时,当附加镜片从-1.00D到+1.50D逐渐变化时,调节滞后量逐渐减少,到+0.50D时,调节滞后几乎接近0.00D,当附加度数为+1.00D和+1.50D时,出现调节超前现象。附加度数从+1.50D到0.00D之间变化时,调节微波动没有明显变化,而附加度数为-1.00D和-0.50D时,调节微波动出现增大。注视马耳他视标状态下的调节滞后和调节微波动的变化趋势与视频状态没有显著差异。   当附加度数为-1.00D时,视频状态比视标状态下的调节滞后量大(t=-3.389,P<0.05);在附加度数为+0.50D和+1.00D时,视频状态比视标状态下的调节滞后量小或是调节超前量大(+0.50D:t=2.348,P<0.05;+1.00D:t=3.443,P<0.05)。在不同附加镜片度数下,视频状态下的调节微波动量都比视标状态下大。   结论:   1、本研究提示,注视视标和观看视频引起调节滞后的差异,可能与受注意力影响的自主性调节有关;   2、本研究发现,视频引起更显著的调节微波动,这可能与视频包含更多引起调节变化的其他刺激因素有关。   3、本研究发现,调节微波动随着调节需求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这可能与调节误差的增加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株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ELISA试剂盒法检测叶酸受体(FR)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叶酸受体表达情况的差
目的:研究Shh通路抑制剂cyclopamine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以不同浓度的cyclopamine处理U87细胞在不同时间下,用
目的:探讨15例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确诊的15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SAS软件进行t检验和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