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磺酸对大鼠黄曲霉毒素B1中毒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uxinghui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毒性最强的黄曲霉毒素(AF)之一,广泛存在于发霉的花生、玉米、小麦等农产品及饲料中,严重威胁着人类及动物的健康。AFB1在肝脏代谢过程中,生成有毒代谢产物以及氧自由基(ROS),造成肝脏结构及功能的损伤;同时,AFB1代谢产物主要由肾脏排出体外,可使肾脏发生不可逆损害;AFB1毒性作用也可累及脾脏,引发机体发生炎症反应,降低免疫力。牛磺酸是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在多种原因导致的组织损伤中发挥着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能,但其对AFB1中毒引起的肝、肾及脾脏功能损伤的作用尚不明确。本试验通过制备AFB1中毒大鼠模型,同时饮水中添加牛磺酸,探讨牛磺酸对AFB1中毒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应用牛磺酸预防AFB1中毒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250μg/kg B.W AFB1灌胃的方式制备动物模型,分别以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和AFB1溶剂(DMSO)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40天试验结束后,采集大鼠的肝脏、肾脏和脾脏,石蜡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大鼠肝脏、肾脏及脾脏结构正常;AFB1中毒大鼠肝细胞索紊乱,细胞发生颗粒变性及脂肪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呈颗粒变性;脾脏红髓充血,白髓萎缩,红髓、白髓分界不清。对照组大鼠肝脏、肾脏和脾脏结构未见显著病理改变。说明40d连续灌胃AFB1造成了大鼠的肝脏、肾脏和脾脏损伤,成功制备了AFB1中毒大鼠模型,而单独添加溶剂DMSO对脏器结构无显著影响。试验二将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制备方法参照试验一进行,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牛磺酸对照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DMSO以及2%牛磺酸,牛磺酸干预组大鼠在制备AFB1中毒模型的基础上,饮水中分别添加1%、2%、3%牛磺酸。40d试验结束后,收集大鼠血液、尿液,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液免疫球蛋白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采食量逐渐减少,从20d开始,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体重较对照组增长缓慢,从第10d开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肝脏、肾脏指数显著增加,脾脏指数显著下降(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尿素氮(BUN)、肌酐(CRE)、尿酸(UA)、胱抑素(Cys-c)水平,尿液ALP、微量白蛋白(m ALB)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或P<0.01);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牛磺酸干预组大鼠食欲增加,从30d开始,与模型组相比,采食量增加显著(P<0.05);牛磺酸干预组体增重从试验第10d开始较模型组显著增加<0.05);肝脏、肾脏指数较AFB1中毒大鼠明显降低,脾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血清ALT、AST、ALP活性、LDH活性、BUN、CRE、UA、Cys-c水平、尿液ALP、m ALB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Ig A、Ig M、Ig G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中2%和3%牛磺酸干预效果优于1%牛磺酸;牛磺酸对照组、DMSO对照组大鼠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牛磺酸能缓解大鼠的AFB1中毒症状,改善AFB1导致的大鼠肝脏、肾脏和脾脏组织的病理损伤,提高大鼠的肝、肾功能及体液免疫机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大鼠免受AFB1导致的毒性损伤。试验三在前期结果的基础上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牛磺酸干预组选择2%牛磺酸添加到饮水中,其余各组大鼠处理同试验二。40d试验结束后,采集肝脏、肾脏和脾脏,检测抗氧化能力,肝脏线粒体功能,肝脏、肾脏细胞凋亡情况,肝脏、肾脏Nrf2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通路相关因子m RNA表达水平,肝脏、脾脏炎性因子水平及TLR4及下游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试验结果表明:AFB1中毒大鼠肝脏、肾脏和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活性/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肝脏、肾脏信号Nrf2通路关键因子Nrf2、NQO1、HO-1、GCLC、GSH-Px、SOD 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脏线粒体膜电位(MMP)、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NCR)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脏、肾脏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Bax、Bak-1、Apaf-1、Caspase 9、Caspase 3 m RNA表达显著升高,Bcl-2 m RNA表达量下降(P<0.05或P<0.01);肝脏、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升高,TLR4信号通路关键因子TLR4、CD14、My D88、NF-κB p65 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AFB1中毒大鼠相比,2%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肝脏、肾脏和脾脏SOD、T-AOC、CAT、GSH-Px、GSH活性/含量显著增加,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脏、肾脏Nrf2信号通路关键因子m RNA表达显著增加;肝脏MMP、UCP2、CPT-1、COX、NCR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脏、肾脏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Bax、Bak-1、Apaf-1、Caspase 9、Caspase 3 m RNA表达量显著降低,Bcl-2 m 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肝脏、脾脏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TLR4、信号通路关键因子m 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1)。以上结果说明:(1)牛磺酸可通过上调Nrf2信号通路,促进抗氧化酶的转录和翻译,增强大鼠肝脏、肾脏和脾脏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过量的ROS,从而保护大鼠免受AFB1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2)牛磺酸可保护线粒体的结构,维持正常的线粒体功能,进而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减少AFB1诱导的肝脏、肾脏细胞凋亡;(3)牛磺酸可下调AFB1中毒大鼠TLR4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炎性因子的转录及翻译,进而抑制AFB1引起的肝脏、脾脏的炎性损伤。
其他文献
<正>在一位著名骨科专家的研讨会召开前不久,两位中年妇女来到他的办公室。她们是周姓的姊妹,叫凤妹和凤冬。24年前,她俩身高不足一米五,向两侧外弯曲变形的腿,不但不好看,而
会议
背景与目的肥胖是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高危因素,随着肥胖的全球性流行,对其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并最终为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靶标成为这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生长了沿(002)择优取向的AlN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lN薄膜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测量了AlN薄膜在405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