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布托啡诺)和μ-阿片受体激动剂(芬太尼)与单纯使用μ-阿片受体激动剂(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对于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止痛药用量以及疼痛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有无差异。探索不同类型的阿片类药物之间联合应用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随机纳入择期行妇科手术或者甲状腺乳腺外科手术的患者,ASA分级I~II级。术后不使用镇痛泵。按全麻诱导时给予的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不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芬太尼4μg/kg),B组(芬太尼4μg/kg+20μg/kg),C组(芬太尼2μg/kg+布托啡诺40μg/kg)共3组。在全麻诱导时分别给与A,B,C各组病人芬太尼4μg/kg,芬太尼4μg/kg+布托啡诺20μg/kg,芬太尼2μg/kg+布托啡诺40μg/kg,并配合应用丙泊酚与罗库溴铵进行全麻诱导,手术中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进行靶控输注(TCI)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病人不拔除气管导管,接呼气囊送术后恢复室(PACU)复苏。记录患者从送达PACU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患者在PACU停留的总时间,患者在PACU止痛药曲马多的使用率。并在术后24h与48h回访病人,统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 结果:共收集完成有效病例101例,其中A组30例,B组32例,C组39例。与A组相比,B组病人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PACU止痛药用量,术后疼痛以及PONV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组病人拔管时间与PACU停留时间增加(PO.05)。 结论:布托啡诺(20μg/kg)联合芬太尼(4μg/kg)相对于单纯使用芬太尼(4μg/kg)进行全麻诱导,不延迟患者术后拔管与PACU停留时间,不增加患者术后疼痛以及PONV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