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政污泥因具有粘性大、含水率高、含有致病菌和重金属等特性而导致其处理难度大、利用困难。目前资源化已经成为污泥处理处置的大趋势,好氧堆肥工艺是实现污泥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探讨污泥与绿化废物共堆肥可行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条垛式堆肥、反应器式堆肥两种工艺的控制参数,同时对堆肥过程中堆体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总结,并对两种工艺进行对比。本文对污泥生物干化工艺做适量研究,并与堆肥工艺进行对比,突出各工艺特点,为污泥、绿化废物处理工程选择工艺时作参考。经过破碎的绿化废物具有含水率低、碳氮比高、抗压能力强等特点,实验证明采用条垛式堆肥、反应器式堆肥、生物干化工艺共处理污泥与绿化废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在条垛式堆肥工艺中,污泥与绿化废物的最适配比为3:1,堆体最高温度可达71℃,55℃以上高温期持续21d,44d后堆肥产物含水率降至48%,物理性质良好,营养元素、重金属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在反应器式堆肥中,最适堆肥条件为全部采用回流绿化废物,污泥与绿化废物配比2:1,通风强度为90L/(h kgVS)。在此条件下,堆体最高温度为66℃,高温期持续4d,符合相关卫生学标准,一次发酵周期12d,最终污泥含水率为48%,VS下降13%,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相关标准,但生物毒性仍较大,需要进行二次发酵。通风强度对污泥生物干化工艺有显著影响。最适通风强度为120L/(h kgVS),此时堆体最高温度达66℃,高温期持续40h以上,111h后即可出料,污泥含水率下降至55%,且较大程度保留了污泥中的有机质,便于后续利用。经对比,以上三种工艺均可在处理污泥的同时消纳部分绿化废物。实验过程中污泥pH维持在6.5~8.5之间,适合微生物生长,无需人工调节。条垛式堆肥投资小,堆肥稳定,但占地面积大,堆肥周期长,废气难以收集处理;反应器式堆肥占地面积小,废气可收集处理,堆肥周期短,但投资较大,堆肥的生物毒性相对较大;污泥生物干化主要目的是进行污泥调质、除臭,初步降低其含水率,其工艺周期短,废气可收集处理,但投资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