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西峡县龙潭沟矿区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矿体赋存于黑烟镇花岗岩体与二郎坪群火神庙组地层的内外接触带。通过对龙潭沟矿区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研究认为龙谭沟金矿是一个多期成矿作用形成的金矿床;主要的赋矿地层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区内成矿作用可以分为三个成矿期:早期同生沉积期、中期变质富集期和后期交代热液期。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研究,以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分析,认为本区金的成矿物质来源与其成矿时代密切相关。不同的成矿时期,地层、构造、岩浆岩对金矿的形成起不同的作用。在早期同生沉积期,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初始富集;中期变质期,地层中的成矿物质被活化,并在局部富集;后期交代热液期,花岗岩体提供成矿物质及热能。研究认为本区的矿化特征与交代热液型矿床极为相似:矿化温度属中低温范围;矿体为脉状,处于低温低压中心,且产于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对矿床围岩的微量元素分析可以得出,矿体周围岩石呈负晕;对包裹体成份分析得出,阳离子类型以Ca-Na型为主。本区的矿床成因属于交代热液型矿床。